作詩為文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深圳作家王國猛卻樂此不疲。寫作對于他而言,是日常的活動、快樂的抒發。于是他筆耕不輟、埋頭創作、成果豐碩。他的《明月清風我》剛剛面世,又一本新書《江山猶是》新鮮出爐,與廣大讀者見面。
《江山猶是》是學術性散文集,分為《觀潮悟道》《詩海鉤沉》《碎錦拾遺》三輯,收錄了王國猛近年來潛心精心用心創作的作品近百篇。他鐘情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言常入寶山,誓不空手而歸。與上本書《明月清風我》相同,本書書名也來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之作。蘇軾有詩《陌上花》云:“江山猶是昔人非。”取前半句為書名,意指雖然古代的先賢大師已經逝去,但是他們的精神與江山長存,與日月同輝。作者希望能承繼先賢之學識精神,慰藉空寂之心靈,豐滿貧瘠之思想,弘揚“文以載道”優良傳統,與讀者一同感受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
思想是文章的支柱。王國猛特別欣賞并遵循韓愈力主的“唯陳言之務去。”他身體力行,在寫作上一以貫之。《江山猶是》與之前《別有根芽》《微言大義》《吹盡狂沙》《明月清風我》的風格是一致的,即以古典經典散文為榜樣,追求短而有力、約而富文,“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融合歷史、文學、哲學于一體,在幾寸長寬的白紙黑字間展現深邃的思想天地。比如在《梅花與苔花》,他從王安石吟賞的梅花,看到了英雄的氣質和稟賦;又從袁枚激賞的苔花,看到了雖然渺小但也要借助無限春光綻放全部生機的堅韌不拔。又如在《說不如寫》,他指出一篇小小的詩文竟可以跋山涉水越陌度阡,穿過時光飛渡歲月,于是我們從《將進酒》中聽到了李白的心聲,從《江城子》中聽到了蘇軾悼妻的悲慟,所以有一副伶牙俐齒也抵不上一個爛筆頭。
他的目光在當代和傳統之間不斷往返,思接千載、心游萬仞。因此在他的散文集里,我們見識了魏晉風流、盛唐氣象,也遇到了諸子百家、李白杜甫,還感悟到出世入世、凡塵百味,可謂包羅萬象、意蘊深遠。一位關注其寫作的評論家贊嘆道:“從歷史而現實,從文學至文化,從學問及生活,作者所涉獵領域依舊廣闊豐富,文字則一如既往地簡約雋永、倜儻自如,但思緒更為飄揚,情感更為真摯,對萬事萬物的感受更為敏銳、學術問題的理解更為獨特不凡。”
王國猛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他曾從事地質礦產勘查工作,領略過世界屋脊的自然面貌,河山滿視野,天地入胸懷;后到深圳工作,走過青蔥歲月,見證似錦繁華。早期有詩歌散文百余篇散見于報刊雜志,撰寫各種學術論文、調研文章、通訊報道、文字材料數百篇。他潛心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出版學術專著《朱熹理學與陸九淵心學》《創意背景下的創意城市建設》,散文集《今日方知我是我》《別有根芽》《微言大義》《經略天下》《吹盡狂沙》《明月清風我》。《江山猶是》是他創作生涯的第9本著作。(馬永和)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