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主推活動深圳讀書論壇科學專場在深圳書城中心城北區大臺階精彩開講。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系主任吳國盛以“科學精神的起源”為題,從社會大眾對“科學”的常見誤解出發,生動闡述了科學的人文起源與歷史發展,引領廣大讀者更好地看待科學、理解科學,進一步培養科學精神。活動通過多家媒體平臺同步直播,吸引近萬人次讀者觀看聆聽。
吳國盛教授談到,社會大眾對“科學”的常見誤解,往往在于“科”“技”不分、以“技”代“科”,將技術等同于科學,進而對科學產生過分的功利主義態度,注重可以轉換為技術、帶動經濟增長的科學,而忽視部分基礎的、純粹的科學。以此為出發點,吳國盛教授闡述了技術與科學的不同,為科學正本清源。
吳國盛教授指出,技術是一種普遍現象,技術從來都是生產力,但科學不是,從19世紀開始科學才成為生產力??茖W是一種特殊的人文現象,最早出現在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古希臘城邦制時代,且一開始并不以生產力的方式出現??茖W出現的關鍵,是古希臘城邦制時代關于自己、自我、自由追求的文化氛圍。古希臘人發現了個體的自己、事物的自己、思想的自己,進而發現了自由、自然與理性,發現了同一性,發現了變化背后不變的規律,建構起基本的科學思維模式。
著眼當下,吳國盛教授認為,科學是現代社會的標志性文化,科學水平標志著現代國家的綜合國力。中國現代文化要想真正成為引領型文化、創新型文化,一定要把科學當作有機組成部分,其中一個先決條件便是要理解科學。這要求我們不能只學會怎么“做科學”、解決問題,還要進一步理解科學,要閱讀科學的歷史,閱讀科學的哲學,理解科學的來龍去脈,了解科學的深層內涵。
作為深圳讀書月的高端文化品牌活動,深圳讀書論壇自2001年創設以來,曾邀請金庸、莫言、王蒙等百余名家大師開壇設講、讀書論道。第二十三屆深圳讀書月,2022“大家的聲音”深圳讀書論壇以科學、人文、藝術為主題,采用“6+1”模式,共將策劃舉辦2場科學專場、2場人文專場、2場藝術專場和1場“在歷史的天空下”高端對話,邀請李鳳亮、吳國盛、梁永安、葉小鋼等名家登臺分享,啟迪思想火光。(深圳出版集團/文 毛志亮/圖)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