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海
2022年工業文化發展大會暨第六屆中國工業文化高峰論壇于2022年12月28日在廣州舉辦。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工信部、教育部、廣東省、廣州市等相關領導,各省(區市)主管工業文化工作的部門負責人,知名院士和工業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行業企業代表等出席大會,與會者重點圍繞工業文化發展話題開展研討交流。
工業文化作用凸顯
工業是強國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工業文化發展。工業文化建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工業文化建設作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工業文化建設,與有關部門、地方持續強化政策引領,先后印發《關于推進工業文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推進工業文化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推動工業文化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各地結合實際積極開展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多措并舉出臺相關法規、行動計劃等。工業文化發展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工業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工業文化影響力持續增強,弘揚工業精神的氛圍加快形成。
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許科敏表示,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工業文化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加以推進。弘揚工業精神,推進中國特色工業文化發展,凝聚和振奮工業戰線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提升文化軟實力,支持各行業企業開展工業文化賦能產業發展專項活動,有效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傳播交流,鼓勵創作各類工業題材的文化作品,塑造傳播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強化統籌協調、加強政策支持、完善發展體系、促進人才培養、優化公共服務,有效激發工業文化發展動力和活力。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成員、省中小企業局局長楊淑鵬表示,近年來,廣東省全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六大工程”,把制造業地位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提出了在新征程上要堅持“制造業當家”的新使命,深厚悠久的嶺南文化和改革開放先鋒文化,交織孕育了獨樹一幟的南粵工業文化與工業文明,此次全國工業文化大會在穗召開,將有力催生更具有時代性和引領性的現代工業文化。
廣州市政府副秘書長、廣州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高裕躍表示,廣州工業文明發展歷史悠久,工業文化積淀豐富,是近代民族工業發祥地之一,曾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造幣廠、我國第一家橡膠廠,在2200多年的發展過程中留下了燦爛寶貴的工業遺產。廣州聯手主辦工業文化發展大會,展示廣州的工業遺產,挖掘廣州豐富的文化資源和深厚歷史底蘊,繁榮發展文化事業,豐富廣州工業新內涵,講述廣州工業新故事,弘揚廣州工業新精神,塑造廣州工業新形象。
工業文化活動精彩紛呈
大會以“文化鑄魂產業添彩”為主題,由一會、一體驗、一盛典、五場平行會議組成,旨在打造成為傳播工業文化、展示優秀成果、促進溝通合作、引領發展方向的高層次交流平臺。
在大會開幕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一級巡視員于曉東主持了第五批國家工業遺產授牌儀式。北京電子管廠、沈陽造幣廠、常州戚墅堰機車車輛廠、寧波和豐紗廠、溫嶺江夏潮汐試驗電站、山東明水淺井粘土礦、焦作煤礦、青山熱電廠、中核711鈾礦、英德紅茶廠、合山煤礦、六合絲廠、昆明電波觀測站110雷達等13家項目單位獲此殊榮。于曉東表示,希望各項目單位切實肩負起保護國家工業遺產的主體責任,在做好保護管理的基礎上,挖掘價值內涵,更好發揮在傳承文化、弘揚精神、思政教育、文化休閑等方面作用,讓工業遺產金字招牌更有含金量,希望各地工業和信息化化部門加強支持力度,做好政策、項目等方面的引導和銜接,營造良好保護利用氛圍,也希望社會各界都能積極參與、激發更多工業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利用。
于曉東還發布了首批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名單。于曉東表示,希望各基地充分發揮好育人功能,也希望各地學校與基地加強聯系,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推進基地健康發展,著力打造服務“大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優質服務平臺。
在“新時代中國工業形象塑造與傳播工程”的啟動儀式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廣東省工信廳黨組成員、中小企業局局長楊淑鵬;廣州市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星耀;江西省工信廳副廳長江紹龍;四川省經信廳二級巡視員王增斌;遼寧省產業政策處一級調研員孫立新;江蘇省工信廳生產性服務處處長許明;河南省工信廳技術創新處二級調研員王冰等共同出席啟動儀式。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宣布成立“工業文化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并發布《中國工業文化發展報告(2022)》。隨后,何映昆與郴州市、保定市、東莞市、杭州市、寧波市、成都市、濱州市、黃埔區、德化縣相關領導簽署產業名片首批試點城市戰略合作協議。
在下午論壇環節,分別舉辦工業遺產工業博物館工業文化研學及工業旅游、數字文化與工業元宇宙、汽車文化、綠色文化、廣州工業文化等五場平行論壇,在大會同期還舉行了“大美工韻”工業文化體驗活動,“工業游禮”、工業文學作品、工業歌曲獲獎作品頒獎典禮,以及工業元宇宙實驗室簽約、工業與科幻影視專家委員會成立、工業題材電影《鍛造者》啟動儀式等活動。
工業文化內涵影響深遠
于曉東表示,首批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工業特色鮮明、工業文化價值突出,較好的展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工業化建設的光輝歷程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示了我國優秀工業文化和工業精神,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孫星表示,首屆全國工業原創公益歌曲大賽,是立足我國新發展階段,在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向著進入世界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前列目標邁進的重要時期舉辦的一次大型活動。大賽搭建頂尖級合作陣營,建立全方位傳播矩陣,作品涵蓋了科技創新、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服務、消費應用等各方面,征集和評選出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原創公益歌曲作品,歌頌贊美新時代工業的巨大成就,講述了中國工業故事,闡發了中國工業精神,展現了新時代中國工業風貌。
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制片部經理、《鍛造者》項目制片人陳昌業介紹說,《鍛造者》項目旨在發掘延安時期工業戰線上不為人熟知的典型人物,通過對主人公在不同階段的追求和成長的藝術表現,來弘揚工人階級、科學家、勞動模范們所踐行和傳承的延安精神。
“工業文化作為工業的軟實力,其地位、作用正逐步凸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主任何映昆表示,當前我國工業文化發展已駛入快車道,政策體系不斷完善,產業與文化融合日益加速,工業文化支撐作用愈加彰顯。截至到目前,已認定5批共194項國家工業遺產;與教育部聯合共建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59家;各地加快建設工業博物館、工業遺址公園、文化產業園區,工業旅游、工業文化研學掀起熱潮;工業文化新載體發展加速,工業元宇宙、工業數字文創產品方興未艾。(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