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弘揚工匠精神,樹立匠心榜樣,1月10日,“十年磨一劍——大國匠心人物影像展”在中華世紀壇正式開展。該展通過圖片、視頻、場景等多種形式,對63組來自抗疫、航天、科技、環保、扶貧、非遺傳承、建筑設計、技能創新、教育等領域的工匠們展開生動詮釋。
本次展覽由首都文明辦、中國工程院辦公廳指導,新京報社、中華世紀壇藝術館主辦,北京市總工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辦,北京聯筑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北京市數獨協會協辦。
本次展覽以新京報選出了63組大國工匠人物,既有工程院院士,也有抗疫中的重癥監護醫生、核電站的維修技師,還有環塔鐵路的建造者、文物修復者、當代藝術家;既有老一輩的開拓者,也有技術中堅的堅守者,還有勇于挑戰的新青年。
新京報社黨委書記、社長劉軍勝在致辭中表示,這次展覽的素材全部取自新京報社5年來的“大國匠心”系列報道和“致敬禮”活動。每一年,新京報都會結合當年國家的大事件、大工程、大變革,探訪那些推動社會進步和行業發展的匠心人物。“這次展覽,我們呈現了63組匠心人物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奮斗事跡,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行各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十年磨一劍大國匠心人物影像展”分為四大板塊。在“執著專注”板塊,有被譽為“海水稻之父”的農業科學家陳日勝,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鐘連盛,有被評為首批國家級“大國工匠”的全國高級技工孟劍鋒,他們演繹著“咬定青山不放松”“雖九死其尤未悔”的本意。在“精益求精”板塊,精益求精的品質早已內化于李琰、董瑤海、何小虎等匠心人物的價值體系和行動之中,在他們的工作中沒有“差不多”這個詞,取而代之的是不斷挑戰極限以求達到極致。
在“一絲不茍”板塊,成功完成世界首次±660千伏直流輸電線路帶電作業的特超高壓作業檢修高級技師王進、焊接行業領軍人艾愛國、不放過探頭下任何細節的B超“神探”賈立群、讓高鐵跨過凍土的巖土專家凌賢長等將工匠們詮釋了對“細節”的完美追求、對“毫厘”的斤斤計較是一種什么狀態。
在“追求卓越”板塊,孟凡超、滕吉文、張伯禮、謝天懷等大國匠人把這四個字體現得淋漓盡致,器物有形,匠心無界。匠之大者,為國為民。
本次展覽以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為創意,以青、綠為視覺主色調,63組大國工匠事跡在祖國山河的背景中徐徐展開。展覽現場有專業的講解人員為觀眾講述大國工匠背后的故事,同時也設置了多個互動體驗區。在智育空間,觀眾可以學習“建造”中國空間站、“重走”港珠澳大橋。在展館的不同角落,有魯班鎖紅船、益智巧板拼擺的“時珍采藥”“張衡造儀”等裝置模型,此外還有桌上冰壺,闖迷宮等益智類體育游戲,觀眾可以通過一系列互動,切實體驗中國人民從古至今鍥而不舍的工匠精神以及在創造中產生的延綿不斷的智慧。(鄭大海)(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