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首屆中國(深圳)城市生命線產業生態論壇在深圳成功舉辦。本屆論壇在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深圳市應急管理局、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的支持指導下,由深圳智能傳感器產業聯盟、深圳市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集群、中國(深圳)國際應急產業博覽會委會主辦,河南省智能傳感行業協會、深圳市智能傳感行業協會、深圳市航空應急救援協會、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北京應急技術創新聯盟、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促進會、《應急圈》聯合主辦,海納云、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安裝有限公司、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傳感器專家網、智能傳感生態平臺協辦。
論壇以“共建高質量產業生態圈,共筑城市安全發展基石”為主題,邀請到了來自應急管理部、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應急管理學會的政府領導、科研專家,以及設計規劃、系統集成、解決方案的廠家代表,共14名演講嘉賓,圍繞智慧城市與大數據運用、城市環境治理、城市應急管理等關鍵議題展開研討,以此聚合企業、科研、政府、協會的各方力量,構建新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城市生命線工程的產業生態。
來自城市生命線產業鏈企業代表;智慧城市、應急安全產業企業代表及行業媒體;國際應急安全產業聯盟成員、灣區安全應急產業創新聯盟成員;各省市應急管理及相關政府單位代表、應急安全科研院所及事業單位代表;深圳市應急委成員單位代表近300人參加了論壇。
中國(深圳)國際應急產業博覽會組委會主席、中國地震局原副局長修濟剛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他表示,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和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是多個產業領域和技術的交叉融合,涉及到感知、傳輸、網絡、平臺、應用多個技術層面,匯集了從咨詢設計規劃、系統集成、業務應用等全鏈條企業,是推動安全應急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區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動力。論壇的召開,為交流和研討城市生命線安全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究和實踐進展,發掘更多的優質解決方案提供了平臺。并希望在此基礎上,提出具有深圳特色的應急產業發展方案,在新常態下不斷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發展中心處處長畢亞雷代表主辦方致辭。他表示,深圳市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工作體系建設試點城市,以及“20+8”產業集群發展政策、《深圳市城市生命線工程安全建設工作方案》的發布,城市安全應急領域作為傳感器技術產品應用的重要領域,正在迎來國產化替代和應用的新機遇。首屆中國(深圳)城市生命線產業生態論壇,聚合了企業、科研、政府、協會的各方力量,為深圳智慧城市、智慧應急、城市生命線工程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為此,他希望更多的國內外企業資源和優秀產品,借助論壇這一行業平臺,以及深圳市在高新科技上的產業優勢,協力構建新的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城市生命線工程的產業生態。
應急管理部大數據中心規劃發展部副主任楊繼星發表了主題為《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與運營建議》的演講。他認為,城市安全風險挑戰日益增大,加快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勢在必行,各地需充分理解《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建設指南》要求,按照本地實際情況謀劃布局,重點突破,建設運營雙管齊下,尤其要強化平臺運營管理和聯動機制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安全風險防控水平。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高級業務主管王秀梅在論壇上就智慧應急智慧應急標準化工作開展的背景、必要性,標準化進展以及2023年工作計劃進行了介紹,并代表中國信通院、中國消防救援學院、南京恩博、浙江大華等標準聯合起草單位發布《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系統通用要求》等2項安全應急產業聯盟標準。
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胡金星研究員發表了主題為《多源感知時空融合與應急智能決策》的演講。他認為,城市生命線工程需要加強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探索,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高性能計算等新技術與傳感器感知技術的交叉融合,構建多物聯網監測、多視頻協同的空天地一體化多維立體感知體系,將風險監測預警與人員時空分布結合進行數字孿生城市安全應急,實現多傳感器/多視頻與虛擬地理環境的增強現實交互呈現、人員多智能體數字孿生建模、應急疏散仿真推演決策支持,進一步提高風險監測預警水平、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梁國瑞發表了主題為《傳感為基,守護城市生命線安全》的演講。他認為,城市生命線是為解決城市管理及時事故而建設,其中平臺建設內容60-80%都是終端傳感網絡,終端傳感網絡決定城市生命線上層平臺功能的發揮。以傳感器為核心,圍繞“城市生命線、公共安全、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四個方面,構建“城市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融合先進的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理念與現代信息技術,實現城市的全面感知、實時監測、風險識別、預測預警和有效處置,深度挖掘城市運行規律,創新城市公共安全精細化管理和服務模式,支撐城市安全發展水平提升。
海納云數字應急與城市生命線總經理汪淵發表了主題為《數智城市安全與應急管理實踐》的演講。他認為,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城市監測預警能力,強調城市風險隱患的“源頭治理”,要從“事后應急”向“事前預防”轉變。并通過分享創新方案、模式和應用成果,希望從城市安全這一重要細分領域,為我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帶來“海納云模式”,也為應急產業數字化提供樣本。
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安裝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曾憲坤發表了主題為《城市智慧應急建設經驗與探索》的演講。他認為,經濟社會技術快速發展使城市面臨風險指數級增長,新冠疫情再次闡明了城市事件驅動型應急機制的被動性,多元共治、全過程均衡是未來城市應急管理的演進方向,數字基礎設施和創新應用發揮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吳紅梅發表了主題為《工程治理+數字賦能雙輪驅動城市生命線安全風險監測預警與源頭治理》的演講。她認為,對城市生命線安全來說,源頭治理尤為重要,通過普查、管網病害檢測、工程修復等手段,恢復管網的功能,從根本上消除管網安全隱患,再通過信息化持續不斷運行監測,運用管網運行大數據模型分析去指導實施管網精細化治理工程,從而實現工程+信息化雙輪驅動,相互作用,螺旋上升的城市生命線安全治理格局。
廈門萬賓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鄭益斌發表了主題為《新一代城市生命線智能監測儀器》的演講。他認為,智能監測儀器在城市生命線工程建設中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智能監測儀器和智慧平臺,讓城市風險及時感知,提升城市生命線運行效率和安全,提高城市精細化治理能力。
深圳市鎧灣安全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以麗發表了主題為《安消產業如何借助SaaS平臺 快速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演講。她圍繞傳統安消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過程中的痛難點進行分析,并為此提供相對應的解決方案,以助力安消數字化轉型升級。
山東微感光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統玉發表了主題為《激光/光纖傳感器及城市生命線應用》的演講。他認為,城市安全涉及到城市供氣、供排水、交通、能源等公共設施,區域廣,設備及參數種類多,傳統的電子類傳感器存在諸多瓶頸;激光燃氣傳感器精度高、可靠性高,光纖傳感器具有長距離、多點、多參數在線監測等優勢,是未來城市生命線安全物聯網的數據基礎,在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既有助于建成適合我國國情的智慧城市,也促進安全產業發展和技術提升,具有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深圳市廣發智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華廣發發表了主題為《城鎮燃氣用戶端安全控制與數字化管理系統》的演講。他認為,普通燃氣閥在報警器報警后無法自動關閉氣源是造成燃氣事故頻發重要原因。廣發智源與龍巖智發科技公司合作推出的鴻蒙智慧“城鎮燃氣泄漏報警切斷裝置與系統”實現了報警必關閥,從根源上解決了普通燃氣閥無法自動關閉氣源和改裝產品不符國標的問題,為燃氣用戶提供了國內技術領先的燃氣安全智能設備與系統,為實現燃氣事故零死亡目標、社會和諧與安定譜寫新的篇章。
深圳富鑫產業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建華發表了主題為《應急突發事件搶險救災電力保障解決方案》的演講。他認為,電力資源是當前社會生產應用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源,工業生產、人民生活、醫療救治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都需要使用到電力資源,電力資源的使用極大地影響著社會發展的動力。而在當前電力資源使用過程中,如當出現火災、地震、水災等自然災害時、都會直接影響到電力傳輸,會造成救援搶險工作的拖延,并導致社會生產無法正常進行,所以在當前城市應急管理中,便攜式和移動式儲能應急電源系統以及由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水利能發電與儲能系統組成的分布式發電系統可及時提供緊急電力供應,確保區域范圍內的電力正常供應。
圓桌討論環節由中興通訊公共安全總監塵福通主持,正元地理信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長吳紅梅、海納云數字應急與城市生命線總經理汪淵、中建三局第一建設安裝有限公司研發總監曾憲坤、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梁國瑞、中興通訊政府行業方案總監陸志峰等嘉賓,圍繞城市生命線產業發展、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平臺建設、體制機制、運營管理、技術標準、安全防護等議題展開討論。(陳善峻/文 主辦方/圖)
編輯:李巖清
責編:汪黃任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