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海
近年來,江西省堅持工業強省建設和文化強省建設互融共促,結合實際,采取針對性措施,大力推動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發展工業文化產業,助推文化產業發展,不斷將工業遺產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政策處處長曾偉日前表示:“江西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的發展勢頭蓬勃興起、標桿隊伍日益壯大、發展思路更加明晰、經濟效益穩步提升。”
強化政策引領 發展明顯起勢
曾偉介紹,江西省工信廳聯合六家相關部門出臺《江西省推進工業文化發展(2021-2025年)行動計劃》,大力實施工業遺產保護活化利用工程。景德鎮市政府出臺《老廠區老廠房更新改造利用試點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對老城區內14個國有瓷廠選取重點分期分批進行改造,對新評定國家工業遺產給予50萬元獎勵。在規劃引領和政策推動下,全省利用工業遺產發展工業文化產業的力度不斷加大,越來越多工業遺產開發利用項目被推出上馬或納入計劃,產業發展明顯起勢,有望成為工業文化的重要新業態和文化產業新的重要增長點。
強化示范帶動 壯大標桿隊伍
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李渡燒酒作坊遺址、吉州窯遺址、洪都機械廠等12家單位先后獲批國家級工業遺產。組織開展國家工業文化專題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工作,安源煤礦、興國官田兵工廠兩家單位獲批。自2020年開始,聯合江西省文旅廳開展省級工業遺產旅游基地創建工作,兩年來認定省級工業遺產旅游示范基地17家。這些示范標桿為全省工業遺產活化利用起到了很好的帶動作用。
強化調研指導 發展思路明晰
曾偉介紹,江西省工信廳深入開展工業遺產利用情況調研,較為全面掌握全省工業文化發展情況,進一步理清了江西省工業文化發展思路,起草《關于利用江西省工業遺產助推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課題報告。聯合省文旅廳完成了工業類博物館調查摸底工作,收集上報工業類博物館共22家。在摸清全省工業遺產家底基礎上,根據工業遺產不同類型,指導其找準產業發展定位,采用不同開發利用模式,實現產業化發展。對文化類工業遺產,采用展覽館或博物館的方式進行開發;對生態類工業文化遺產,將廢棄工業建筑改造再利用,使其成為城市公共活動空間,方便群眾娛樂、休閑、觀光;對商業類工業文化遺產,則引進產業元素,營造購物、娛樂、休閑為一體的商業場所。通過實踐落地,一批“工礦老樣”改為“城市地標”,建設成創意園區,帶動了文創升級。如南昌原華安針織廠改造發展成699文化創意園的699等。一批“工業銹帶”轉為“生活秀帶”,打造成網紅景點,激發了文旅活力。如吉安吉州窯、贛州市原水泵廠改造發展成宋城1號消費綜合體等。一批“工業遺址”變為“工業展廳”,開辦成游學基地,拓寬了文博空間。如安源煤礦、興國官田中央兵工廠遺址等。
推動價值轉化 效益穩步提升
2022年4月,與工信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借助中心智力資源優勢,推進江西省工業文化發展工作走深走實,促進工業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景德鎮先后投入5億元打造陶溪川文創街區項目,探索利用工業遺存空間,融合科技元素和文化創意的“雙創”模式,以原景德鎮國營宇宙瓷廠為核心進行開發,引進品牌企業和知名機構192家,匯聚景漂創客1.95萬余人,成功孵化創業實體4000多家,撬動上下游就業10萬余人,2021年園區客流315萬人次,2022年1-9月實現營收54.56億元。成為工業遺產保護利用的全國樣板,榮獲國家、省市級榮譽90余項,其發展經驗被中宣部收錄。
進賢李渡酒業公司保護利用元代酒窖遺址,打好文化遺產牌,提升產品品牌價值,開展工業遺產旅游和沉浸式體驗營銷大獲成功,2022年營業收入突破30億元,稅收突破3億元。
創新工作思路 開拓發展新局
雖然江西省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存在保護意識弱,基礎不牢;規劃統籌弱,合力不足;要素保障弱,制約不少等問題。面對當前發展情況,江西省如何加快探索促進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工作,曾偉表示:“結合優勢強項,準確選好發展賽道;實施活化利用工程,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強化主體培育,大幅提升發展能級;強化主體培育,大幅提升發展能級;強化統籌保障,持續優化發展生態。”
曾偉表示,江西省依托量大面廣、獨具特色工業遺產優勢,借鑒成功經驗,深入分析研判,選準產業發展賽道,實施重點發力,實現江西省工業遺產開發利用價值最大化。他介紹:一是大力發展工業旅游。將興國官田、安福彭坊鄉陳山溝、崇仁公溪鎮、樂安相山等地“三線”軍工廠為代表的艱苦創業、追求卓越的工業文化融入江西省的紅色旅游規劃,串珠成鏈,打造紅色軍工精品旅游線路。二是大力發展消費綜合體。加快建設江紡商業綜合體,進一步搞活南昌699文化創意園、樟樹林以及贛州宋城1號等消費綜合體。三是大力發展工業博物館。將洪都機械廠新中國第一架飛機生產車間舊址(八角亭)、于都鐵瓏山鎢礦、江西星火化工廠等國家級工業遺產發展成各自行業的工業博物館。
發掘工業遺產重點保護項目。定期開展省級工業遺產普查,不斷完善全省工業遺產地圖。加強省級工業遺產項目庫建設,探索建立分級保護利用機制。爭取出臺《江西省工業遺產認定辦法》,組織申報認定首批省級工業遺產,同時做好國家工業遺產申報推薦工作。繼續聯合省文旅廳開展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和工業遺產旅游基地創建工作,新認定一批工業遺產旅游基地,促進工業遺產旅游發展。
推動老工業城市工業遺產改造。統籌城市轉型發展與工業遺產保護利用,支持南昌、九江、萍鄉、景德鎮等老工業城市結合地方資源特色和歷史傳承,在保持功能協調、風格統一基礎上,將工業遺產納入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老工業城市更新改造政策支持范圍,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修繕和保護性建筑改造利用工程,建設一批城市工業遺產景區、景點和配套綜合體,推出一批城市工業旅游精品線路,打造夜間工業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實現從“工業銹帶”到“生活秀帶”的轉變。支持各地結合國土空間整體規劃,因地制宜打造工業遺產文化帶,提升城市品牌。
培育工業文化創意新型業態。支持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推動工業文化創新發展,催生工業文化創意新業態。推進工業遺產旅游基地與工業旅游示范基地一體創建,推動工業遺產與文化創意產業對接。鼓勵和引導各地利用保留完整的老廠房、老窯址、老礦區等老舊工業產業資源,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綜合體、街區),學習借鑒景德鎮陶溪川文創街區成功經驗,推動陶瓷文化、礦業遺址等工業遺產項目活化利用,結合實際對標打造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雙創”示范基地和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培育工業遺產活化利用重點項目,樹立更多的工業遺產保護活化樣板工程。
深入實施工業遺產梯度培育計劃,將有開發潛力的工業遺產納入培育庫,給予政策、資金、服務等全方位扶持,重點對象施行一產一策,支持開發運營主體推進工業遺產開發利用由小到大、由大到強,不斷提能升級。積極助力開拓市場,做大規模體量。提高運管水平,增強贏利能力;講好工業遺產故事,提升品質內涵。引導專精特新發展,實施差異化戰略,打造核心競爭力。力爭發展一個、見效一個、壯大一個,以主體培育壯大輻射帶動產業整體的壯大。
加強工業遺產活化利用研究,借助智力資源推進工業遺產活化利用工作走深走實,促進工業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協調景德鎮市政府,辦好第二屆國家工業遺產峰會,加強工業文化宣傳,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促進工業遺產保護利用。以多種形式講好“江西工業遺產故事”,傳承弘揚江西工業文化,強化保護意識,開展保護執法。加強標準建設,完善省級工業旅游相關標準及規范,支持各地利用當地工業遺存、工業遺址、博物館、產業園區以及現代化工廠等資源發展工業旅游,培育一批工業旅游特色項目(線路),研發工業文化旅游創意產品,培育一批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加強校企院企合作,大力培育活化利用工業遺產的人才。
江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政策處處長曾偉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