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聊天機器人ChatGPT推出僅兩個月,其用戶數便突破了一億大關。隨著其關注度持續走高,行業專家對ChatGPT的商業化拓展也提出了一些思考。ChatGPT的本質就是“summerize(總結)﹢Q&A(問答)”,“科技公司專門利用大模型去生成垂直領域的Q&A(問答),像ChatGPT這樣的產品能夠做邏輯和內容的分析與抽取,這點可能會激發用戶的興趣”。
一方面,像ChatGPT這樣的產品一定會出現高級版,高級版可能會解決收費問題。用戶繳費就可以享受不一樣的算力,因為它后臺也是云計算,打個比方,普通版5秒生成內容,你付費它就可以一秒生成,這時用戶實質上就是在為算力付費,而不是為ChatGPT付費。另一方面,AI公司會圍繞ChatGPT這樣的產品開發增值服務,提供更多的便利性,二次應用場景可能會出現,也許來自OpenAI,也許來自其他商業體。
事實上,中國的技術積累和發展也已形成能培育類ChatGPT產品的肥沃土壤。2月7日,百度官宣了其類ChatGPT項目的名字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預計三月份完成內測,面向公眾開放。在人工智能領域深耕十余年,擁有產業級知識增強文心大模型的百度,是目前最有可能做出中國版ChatGPT的企業。甚至借助百度強大的檢索增強和知識增強能力,可以實現與ChatGPT水平整體持平的基礎上的局部超越。
當然,科技的急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擔憂。比如,如何保證ChatGPT沒有剽竊他人成果,從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ChatGPT又是否會助長不良學術風氣,讓作弊變得更加簡單?在我看來,傳統“抄襲”有源可查,但ChatGPT生成的內容有自主版權,并不會涉及抄襲,甚至它的模型會有意避免抄襲。因此,比起ChatGPT“抄襲”“剽竊”,更重要的是避免作者使用ChatGPT來完成寫作。ChatGPT生成的內容欺騙人類很容易,欺騙計算機并不容易?,F在已經出現了許多程序,可以審核文本是否由ChatGPT所寫。
就ChatGPT本身而言,現在它在面對立場性敏感問題時,會“閃爍其詞”避免應對,但將來在一些涉政、仇恨或立場問題面前,又是否能一直有效應對不帶偏?我認為,就當下而言,它作為人類科技進步的標志,還是利大于弊的。我們要擁抱這種科技。同樣,對于近期布局ChatGPT技術的科技企業,大眾也應該抱有寬容態度,應該為勇于挑戰全球頂級技術的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感到自豪。(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數據中心首席科學家 沈浩)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