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廣西推進產業振興三年行動指揮部2023年全體會議暨全區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南寧召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劉寧、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藍天立對做好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工作作出批示。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永超作了題為《全力打好收官戰加快新型工業化奮力開創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新局面》的工作報告。南寧、柳州、桂林、欽州、玉林市和梧州、百色特派員工作隊有關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會議指出,過去一年,廣西全區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做到“穩、早、實、緊、效”,奮力打好穩工業保運行攻堅戰,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交出了一份擔當實干、奮發有為的滿意答卷。一是工業經濟運行穩中向好。主要指標實現爭先進位,2022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2%、比全國高0.6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國第19位、比上年前進2位;工業投資增長30%、比全國高19.7個百分點,增速排全國第6位。七成以上的規上企業產值保持正增長。穩工業保運行攻堅戰指揮部高效運轉,建立廳處級領導掛鉤服務全部規上企業、先導性指標監測和主要指標旬監測旬調度月通報機制,組織召開11次調度會,統籌力量圍繞企業排產計劃加強要素保障,全體工業特派員幫助解決企業各類問題5851個。精準落實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逐季出臺穩工業增長政策共80條,加強惠企政策直達快享。二是重大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確立重大項目“一事一議”機制,推進一批投資大、產值高和帶動力強的項目,南寧市比亞迪動力電池、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等10大工業項目全部實現開工建設。2022年,全區推進“雙百雙新”項目483個、開工128個、竣工68個,實施“千企技改”項目1210個、開工399個、竣工458個。加強工業精準招商,出臺《關于支持重點工業企業擴大投資若干政策措施》,實施廳市聯合招商模式,引進了青山(賽克瑞浦)動力電池項目等“四類500強”龍頭企業89家。加強項目用地、用林、用能和資金等要素保障,2022年全區金融機構向工業企業投放“桂惠貸”1332.94億元,同比增長47.36%,占“桂惠貸”總金額的四成。重大項目建設逐步進入收獲期,成為工業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支撐。三是工業市場主體快速壯大。實施強龍頭壯產業行動,出臺《強龍頭壯產業行動方案》,支持企業增產增效、提升創新能力、加快補鏈強鏈,新增百億企業5家、龍頭企業82家。實施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培育提升行動,制定實施“1+3”支持政策體系,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家、單項冠軍企業2家。建立企業上規入統培育庫,加強臨退庫企業監測幫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73家,連續3年實現新增超千家,在庫企業突破9000家。大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加強融資擔保、用工獎補、市場對接等服務,新增工業企業市場主體1.3萬家,工業企業實現數量快速增長、質量穩步提升。四是園區平臺建設提速升級。深入推進重點園區建設“115”工程,建立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庫,實施“一園一清單”管理,加強資金使用管理,優化資金重點使用方向,發行300億元園區專項債券,支持97個園區推進建設176個項目,推進標準廠房建設項目482個,有效支撐南寧東部產業新城、梧州臨港經濟區、欽州石化產業園區等落地建設重大項目。實施重點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考核評價,千億、五百億、百億園區分別新增1個、1個、3個。加快高水平制造業創新平臺建設,著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新增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3家、新增數量位居全國第二,新增自治區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0家、自治區企業技術中心47家,推進第一批自治區技術創新項目(自籌類)75項。五是產業優化升級步伐加快。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提升至18%、對工業增長貢獻率超30%,基本建成“新材料—動力電池—整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7.4萬輛、67.3萬輛,占全國比重分別達9.5%、9.8%。優勢產業鏈有效延伸,銅箔、鋁箔、化工新材料等新產品實現量產,不銹鋼、電解銅產量躍居國內前3位,工程機械、電子信息等產業有效提升本地關鍵零部件配套,上汽通用五菱有限公司自主產權EPS控制器實現國產化、本地化生產,南南鋁加工公司鋁合金板帶氣墊爐、玉柴公司商用車燃氫發動機等產品填補國內空白。特色產業蓬勃發展,南寧市邕寧區鋁精深加工、柳州市魚峰區小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貴港市覃塘區綠色家居等4個特色產業集群入選國家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南寧蛋黃酥、柳州螺螄粉等特色產品成為全國暢銷的網紅產品,河池市、北海市合浦縣獲評全國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示范城市,實現我區零的突破。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提檔加速,建成運營國內首個面向東盟部署的F根鏡像節點和國家域名頂級節點、星火·鏈網(柳州)超級節點,編制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打造了188個工業互聯網標桿應用場景,新培育智能工廠70家、數字化車間70家,建成自治區級綠色工廠33個、綠色園區5個,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5.5%。六是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創新實施重點產業鏈供應鏈企業“白名單”制度、重點物資運輸通行證制度,爭取16家重點企業列入工信部“白名單”,建立自治區重點企業及其產業鏈協同關鍵企業“白名單”160家,累計發放全國互認通行證7702張,安排資金支持受疫情影響的重點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指導百色、北海、欽州等市積極應對疫情沖擊,欽州創新模式夯實工業發展根基、北海推行“三色管理”打好保通保暢“攻堅戰”兩項經驗做法獲國務院大督查激勵表揚。牽頭做好醫療物資保障組各項工作,累計調撥醫療物資1.21億件套,出臺5條政策措施鼓勵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企業穩產擴產,積極爭取工信部和兄弟省份支持,建立藥品精準投放平臺,有力保障了群眾醫療物資需求,為廣西全區實現平穩有序轉段作出積極貢獻。
會議強調,今年是全面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起步之年,是推進工業振興三年行動的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統籌發展與安全,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重實效、強實干、抓落實,突出做好穩增長工作,大力實施工業強桂戰略,打好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收官戰,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推動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促進工業經濟擴量提質,建設西部制造強區,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要求,做好2023年工作要以打好工業振興三年行動收官戰為牽引,對標對表三年行動的目標任務填平補齊、多作貢獻,錨定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5%以上、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兩大目標,咬住工業補短板、鍛長板不放松,以“圖”(產業布局全景圖)為引領,以“鏈”(18條關鍵產業鏈)為核心,以“三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緊抓企業、項目、鏈條、集群四個發力點,堅持“培新、育強、扶創、保暢”,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堅持把穩增長作為首要任務,全力穩住工業經濟大盤。堅決扛起推動工業穩增長的政治責任,推動工業經濟整體恢復較快增長態勢。強化工業運行監測調度,穩住重點行業增長,促進重點企業增產增效,提升企業服務效能,幫助企業搶訂單拓市場。二是堅持以重大工程為關鍵抓手,促進工業投資提質擴量。聚焦聚力工業項目建設,以項目的快建成、快投產促進工業穩增長。突出抓好一批標志性工程,加快推進上汽通用五菱“一二五”工程項目建設進度,盡快啟動南南鋁加工價值鏈提升工程、玉柴規模倍增工程。開展好制造業項目建設年行動,持續抓好“雙百雙新”項目建設,深入實施“千企技改”工程,加強項目謀劃和精準招商,加強項目進度節點管理。三是堅持完善梯度培育工作體系,不斷做大做強優質企業。構建梯度培育格局,促進各類企業由小變大、由弱變強。深入推進強龍頭壯產業行動,實施中小企業梯度培育“三個一”工程,打造10個自治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100家以上自治區專精特新企業,新增1000家以上上規入統工業企業。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形成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四是堅持補短板強功能增效益,提升做實園區“115”工程。加快完善園區功能,打通“最后一公里”,提高產業承載力。優化專項債券資金安排,集中力量支持重點園區、特色園區加快完善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加快工業項目落地建設。實施重點園區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突出26個千億、五百億重點培育園區,推進“十有”園區建設。加強園區考核激勵,以畝均效益為導向實施重點園區考核評價,突出園區制造業發展成效考核激勵。五是堅持以產業全景圖為引領,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以全景圖為引領深入推進補鏈強鏈延鏈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建設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完善自治區領導領銜推進重點產業集群工作機制,實施傳統產業提層次強實力行動,實施新興產業快成長上規模專項行動,實施特色產業做實壯大行動,加強生產自動化、質量標準化和產品品牌化。六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一體推進工業強桂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鍛造工業振興長板,突破科技創新短板。推動工業互聯網賦能制造業數字化升級,推進“十百千萬”工程,打造1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行業示范平臺、建設100個工業互聯網標桿應用場景、開展1000個數字化轉型試點,推動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用數賦智。強化工業科技創新,加強制造業創新平臺建設,加強科技成果產業轉化。加快推動工業綠色發展。深入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和綠色制造工程,建設綠色工廠20家、綠色園區3個。積極培育再生資源綜合利用行業規范企業,推進工業領域清潔生產。七是堅持擴大開放合作,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承接國內制造業有序轉移,支持各地建設一批特色園區。持續推進“4+N”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加強工業面向RCEP成員國開放合作,建設一批沿邊臨港和跨境合作產業園區。建立高水平產業開放合作機制,推動與粵港澳大灣區、長江經濟帶等省份工信部門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八是堅持加強要素保障,不斷優化工業發展環境。深入開展降本增效行動,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落實好“桂惠貸”政策。加強資源要素保障,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做好用林、用能、環評等保障。加強工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大中專畢業生到區內制造業企業就業,支持廳屬學校高質量發展,支持學校與龍頭企業組建產教融合共同體,培養一大批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優化工業特派員服務,持續擦亮廣西工業特派員這張全國首創名片。九是堅持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有效防范化解風險挑戰。持續做好防疫物資保供,保障企業有序生產。全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建立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風險預警機制,完善“白名單”制度。扎實做好安全生產和行業監管,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
廣西壯族自治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廣西壯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有關廳領導、駐廳紀檢監察組負責同志,廳各處室(局)主要負責同志,廳直屬單位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各市分管領導、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廣西工業振興特派員工作隊駐各市工作隊隊長,部分金融機構、高校、企業負責人在主會場參加會議。各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各縣(市、區)分管領導,廣西工業振興特派員工作隊駐各市工作隊及各縣(市、區)分隊,各市、縣(市、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領導及科(股)室負責人,重點工業園區管委會負責同志,各市、縣(市、區)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有關金融機構、重點企業等單位負責人等在各分會場以視頻方式參加會議。(廣西工信廳 綜合處)
編輯:李芊諾
責編:馬永和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