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意見》旨在推動經濟運行在新的一年快起勢、開好局。《實施意見》共分十二個板塊,包括:支持“1+4”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全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市場、推動外貿外資穩中提質、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持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扎實做好援企穩崗工作、更大力度支持企業降本增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著力提升醫療保障能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每一項政策措施均靠實務實,對企業而言含“金”量頗高。
打造“一個產業體系、四個特色產業集群”,是泰州市委工作會議提出的明確目標,旨在走出一條具有泰州特色的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實施意見》將“支持‘1+4’產業融合集群發展”列在“50條”之首,體現了泰州市委市政府聚力轉型、做強產業的堅定決心。
《實施意見》明確,將“推動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組建醫藥產業引導基金及直投子基金,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健康企業和項目落戶泰州”,“推動產業鏈式集群發展,圍繞‘四個特色產業集群’,建立‘鏈長制+專班’工作機制,構建產業鏈全周期服務機制”。同時,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和省級工業和信息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計劃等專項資金,支持企業上市(掛牌)融資等。
為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實施意見》的每一條政策措施的背后,都有相關政策、資金的支持與配套。如“全力提振和擴大消費市場”,《實施意見》明確,將舉辦“泰享消費”四季主題系列消費促進活動,支持品牌餐飲企業提升品質、擴大規模;組織金融機構舉辦“消費貸款免息”活動,發放35000張消費貸款免息券,讓利1000萬元;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支持規模以上大型商貿零售企業開展網絡銷售,對年開票網絡銷售額首次突破500萬元、1000萬元的企業,給予不超過2萬元、5萬元獎勵;加快數字人民幣試點,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券,年內力爭開設數字人民幣錢包50萬個,開通數字人民幣商戶2萬個,交易金額15億元等。
為讓《實施意見》真正惠及市場主體,泰州市敢于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舉措。
為“推動外貿外資穩中提質”,泰州將“實施‘泰州優品·智行全球’貿易促進計劃,組織全市1000家企業參加境內外展會100場,新增外貿客戶10000家”“支持外貿企業充分利用‘蘇貿貸’融資功能”“豐富跨境金融服務平臺應用場景,優化放款流程,年內出口應收賬款貿易融資上鏈率7%以上”等。
擴大有效投資,是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重要抓手。泰州將開辟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對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大健康產業項目審批試行超時默認制,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同時加大市級以上重大項目建設推進力度,持續拓寬民間投資行業領域,強化重大項目資本金配套等。
為“持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泰州市級財政安排2.3億元科技積分和工業轉型專項資金,安排7000萬元市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專項資金。自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減按1%預征率預繳增值稅。免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孵化服務增值稅,對其自用及提供給在孵對象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在援企穩崗方面,泰州將及時落實社保降費、穩崗返還等政策。鼓勵企業滿產多銷,對2023年一季度工業開票銷售(所屬期)同比增長15%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銷售總量貢獻度分檔獎勵,最高50萬元。同時優化企業用工服務,組織開展“四季”招聘專項行動,幫助企業招工引才,力爭全年新增就業人數6萬人。
為“更大力度支持企業降本增效”,泰州將在全面落實省政策的基礎上,新增了階段性緩繳住宅物業保修金、“對辦理建設工程施工許可證前繳納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的建設項目,按現行標準80%征收”等。
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泰州將綜合運用預留采購份額、價格評審優惠等方式,支持中小企業參與政府采購,將“面向中小企業采購限額標準從2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面向小微企業價格評審優惠從6%-10%提高到10%-20%”等。
泰州市發改委主任陶玲介紹,為推動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泰州列出各條政策的具體責任部門,各責任部門于2月底前形成具體實施細則,優化提升服務,簡化操作流程,建立直達共享機制,推動各項政策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泰州市級層面將建立聯席會議機制,健全政策實施評估機制,著力推動下沉一級解決存在問題。(張衛兵 葉桂華 馬青松)
編輯:汪黃任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