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結果公告,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地科技”或“公司”)首發上會申請獲通過。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為國金證券。本次發行股票數量2087.87萬股,擬募集資金總額59,436.56萬元。
國地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為各級政府及企事業單位提供國土空間治理和數字社會治理相關專業技術服務、軟件平臺開發和綜合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
自2005年設立以來,國地科技即開始投入我國地理信息采集與土地規劃等領域的綜合服務。歷經十多載的風雨洗禮,公司足跡從廣東南嶺山區韓江生態修復、再到湖南洞庭湖區生態遙感監測項目;從山東濟南、日照等智慧城市、智慧景區的建設,再到四川歷史文化資源三維數據平臺建設;從貴州黔西南州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項目,再到新疆國土空間規劃監督信息系統的建設……可以說每一粒腳上的泥土都是從祖國四方聚集的,書寫了“創新為要、雙輪驅動、全國布局、人才強企”的愿景使命,同時國地科技高質量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
伴隨我國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領域的應用興起,國地科技以后來者身份躋身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百強之第29位,實現了自然資源行業和智慧城市建設業務整體解決方案服務。
公司自研的國土空間要素信息智能提取與精細建模技術,克服自然資源管理過程中空間信息變化動態感知能力匱乏、數據建模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在建筑、水體、道路等地物要素的精準提取和動態變化監測方面,性能、精度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已廣泛應用在自然資源實景三維要素智能識別與自動建模等方面;自研的國土空間規劃智能挖掘引擎與集成表達技術,完成了從二維為主到二三維一體的轉變,推動了國土空間規劃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判斷,使得規劃編制的智能化水平再提速;此外,公司自研的國土空間綜合監管監測評估與精準研判技術,可滿足國土空間綜合監管全域覆蓋、動態監測、定期評估、智慧決策的需求,目前已形成了涵蓋200余種大數據分析指標的監測評估模型,數據更新頻率突破分鐘級,空間識別精度突破米級,切實將自然資源管理風險降到可控范圍,實現了自然資源管理風險應對的常態化管理。
如今,國地科技擁有城鄉規劃甲級資質、測繪甲級資質等行業相關資質,并通過了CMMI5級、ITSS2級等認證,業務輻射北京、廣西、湖南、云南、海南、新疆、 河南、重慶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遍及華南、 華北、東南、中南、西南、西北及東北等地區。2019年至2022年6月,國地科技分別取得營業收入3.99億元、5.94億元、6.4億元、2.5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5101.33萬元、6717.82萬元、8321.52萬元、1891.42萬元,穩健發展勢頭顯著增強。
探究國地科技實現業績增長的奧秘,源自公司注重隊伍的培養,做強創新“加法”新動能。公司自建廣東省智慧空間規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自然資源時空大數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重點科研平臺,深化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等產學研融合,共建自然資源部碳中和與國土空間優化重點實驗室與空間規劃大數據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共享眾人智慧的同時,公司技術研發轉化成果迎來突破,現已形成了29項專利,其中發明專利20項,以及247項軟件著作權,多次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獎、湖南省科技進步獎、地理信息科技進步獎、測繪科學技術獎等科技獎勵。
高級管理團隊的專業性既是一家企業走向卓越的護城河優勢,同時也在一定程度加厚企業的創新氛圍。公司董事長和多位副總經理均是土地資源管理和國土規劃、大數據產業方面資深專家,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和論文發布,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應用方面洞察力敏銳。2019年至2022年6月,公司年研發強度超6.77%,參與了近百項國家、省、市級重要課題的研究。2023年2月,公司成功獲批成為廣州市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為日后在業內的脫穎而出提供堅實保障。
目前,國地科技所開發的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化平臺產品作為重要支撐的“海南省‘機器管規劃’賦能國土空間智慧治理”被國務院列入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受到通報表揚;“廣東南嶺山區韓江中上游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被財政部與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評選為“十四五”第一批中央財政支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廉江市新型智慧城市一期建設”項目獲得了中國智慧城市優秀應用成果(案例)優秀獎;“面向數字孿生城市構建的南京市BIM/CIM總體設計”項目獲得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案例……可見,公司“創新為要、雙輪驅動、全國布局、人才強企”的戰略規劃,已形成全力突破之勢,用腳印和智慧見證行業轉型,記錄國家的發展和變化。(楊帆)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