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在第四屆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光明科學城2023、第二屆中國合成生物學學術年會、第一屆亞洲合成生物學創新大會(以下簡稱“大會”)上,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深圳理工大學(籌)合成生物學院聯合發布2023深圳合成生物十大新品。
合成生物學作為繼“DNA雙螺旋結構”“基因組技術”之后的第三次生物科技革命,深度融合了分子和細胞生物學、工程學、生物化學、信息技術等多個尖端科學,被廣泛運用于醫療健康、化工能源、食品飲料、信息存儲、生物器件等領域,為人類面臨的醫療、能源和環境等重大問題提供全新解決方案。近年來,得益于技術突破、政策支持等因素,合成生物制造一路高歌猛進,合成生物經濟呈現爆發式增長。麥肯錫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全球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價值將達到1000億美元,未來全球60%的物質生產可通過生物制造方式實現。
作為生物制造的新力量,此次發布的2023深圳合成生物十大新品涵蓋化學品、醫療、生物體構建與自動化平臺、食品等合成生物應用賽道,將為生物制造多個應用領域帶來新的技術變革與產業升級。
化學品賽道,柏垠生物發布的重組貽貝蛋白原料可開發兼具止血和粘合性能的醫用粘合劑及重組貽貝粘蛋白修復敷料,可用于愈合體表手術切口、預防疤痕形成及色素沉著、皮炎引起的皮膚屏障損傷修復等;中科欣揚發布的SYSTASE?SOD產品中的SOD是一種廣泛存在于生物體內的酶,對維持機體的代謝平衡發揮著重要作用,可運用在食品、護膚品、醫療醫藥領域;百葵銳發布的新型溶菌酶--Sa抑菌蛋白產品由新型溶菌酶蛋白原料制成,可靶向抑制金葡,作為護膚功效性配料添加到祛痘、舒緩、修護等相關功效護膚品中,對兒童濕疹、特應性皮炎等皮膚問題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道生生物發布的天然色素染料生物合成—靛藍,具有生產條件溫和、周期短、效率高、品質好的特點,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化妝品和印染工業等領域。
醫療賽道,瑞吉生物依托其mRNA全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平臺-R4平臺研發的凍干新型帶狀皰疹mRNA疫苗RH315,臨床前藥效及安全性評價指標顯著優于國際競品,采用自主研發的凍干制劑可2-8℃儲運,整體上安全有效可及且產業化自主可控,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賽橋生物發布的多功能細胞處理系統,能實現細胞與基因治療領域工業級核心裝備的封閉化、自動化、柔性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用于細胞高效分離、活化、工程重組、高倍數擴增、純化以及全流程的高精密液路控制;未知君發布的重組活體生物藥產品可以減少炎癥,提高細胞增殖和血管再生,用于治療糖尿病足潰瘍和愈合慢性傷口。
生物體構建與自動化平臺賽道,晶泰科技發布的基于AI和超大規模的自動化實驗室集群解決方案,運用智能合成工作站及自動化實驗機器人,以實現高通量實驗驗證;循原科技發布的非糧碳源生物煉化平臺,提供生物質轉化技術工藝 “種-收-儲-運-建-用”一站式產線服務。
食品賽道,倍生生物發布的低嘌呤起泡酒,依托自有菌種庫、自動化菌種選育平臺、高通量發酵體系和組學平臺進行開發,具有低雜醇、低嘌呤、無糖、無麩質、口感純凈清新等特點。
核心技術,國之重器。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國家發改委在《“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生物經濟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穩步提升,生物經濟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深圳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明確,將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合成生物列為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在國家宏觀戰略指引,區域產業發展布局之下,深圳已經成為我國合成生物學產業的高地。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全國新增合成生物企業中,深圳占比約40%。依托“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深圳市工程生物產業創新中心”“深圳理工大學(籌)合成生物學院”等一系列重大載體,深圳深度融合合成生物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構建生物制造創新生態,打造未來生物經濟新引擎。(趙梓杉/文 深圳先進院/圖)
編輯:李芊諾
責編:張永杰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