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如何改變人工智能?李彥宏說,大數據、大算力、大模型導致了智能涌現。人工智能從辨別走向了生成。未來,相關產業的生產效率會大幅度提升。
人工智能是否會代替人的工作,導致大面積失業?李彥宏按照時代發展的時間軸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馬車夫失業了,但是汽車司機卻誕生了。諸如此類,有些傳統工作消失了,然而有些新的工作機會也相應出現。新的工作會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生產、生活機會。他樂觀地認為,AI并不會讓工作機會減少。
他還用文心一言的例子來介紹大模型的應用。他說,目前,像文心一言這樣的應用,市場有非常強的需求。目前有200多萬用戶、十幾萬家企業在排隊等待進行測試。百度從2019年發布文心大模型的1.0版到現在已經有4年時間,更早的時候從2013年左右,百度就開始了對人工智能的投入。
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快速發展,不僅是應用場景的變化,背后的技術棧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工智能時代的技術棧從應用層到模型層,到框架層,再到芯片層。 包括ChatGPT以及文心大模型都屬于模型層的操作。他認為,未來AI時代的原生應用都會基于模型層來進行開發。
“對于人類來說,最大的威脅、最大的不可持續,并不是創新帶來的不確定性。而是停止創新、不發明、不創造、不進步帶來的危險。我們如果一直走下去一定會遇到各種不可預知的風險。這就是為什么百度長期堅持在人工智能方面進行投入,也是我們為什么要把百度的使命定義成:用科技讓復雜的世界更簡單。”李彥宏說。(津云新聞)
編輯:汪黃仁
責編:馬永和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