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智能制造的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越來越多地應用在各個領域。為推動“機器人+中醫”、促進傳統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2023年6月13日,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和中國中醫科學院培訓中心主辦、萊芙菲芙集團承辦的“數智中醫創新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中小企業司副司長王建翔致辭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中小企業司副司長王建翔在致辭中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智能制造取得了長足進步,核心能力持續增強,人工智能應用方興未艾,支撐體系進一步完善。機器人已在生產、生活、服務、醫療、健康等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機器人+中醫”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建議加大“機器人+中醫”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研發布局,鼓勵“院企政”等多種產學研形式,努力構建世界級的“機器人+中醫”創新平臺和產業生態體系,以整體智能化解決方案貫穿“全生命周期”,創造更多新模式、新技術、新應用和新場景,為我國中醫藥振興打造“數智中醫樣本”。
作為會議主辦方的中國中醫科學院,堅持引領中醫藥科學前沿創新,該院的中醫藥信息所和培訓中心積極合作,打出“數智中醫聯合實驗室”“數智中醫理療技能實訓”組合拳。中國中醫科學院副院長楊洪軍表示,未來將充分發揮科學院在中醫藥數據、信息、人才、技術、資源等各方面優勢,支持數智中醫創新向更廣泛領域、更深層次和更高水平發展,為大眾提供更精準、更智能、更個性化的中醫服務,促進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近年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中醫藥領域的發展不斷深入,包括中醫體質養生機器人、中醫傳承工作站、中醫古籍專題知識庫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等都有數智中醫的應用,中醫云診間、智慧中藥房、共享中藥房等不斷應用與推廣,為患者提供全方位、優質、高效的服務,助力提升中醫醫療服務質量。”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所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研究員李海燕,在《數智中醫藥發展的思考》主題報告中指出,醫學領域維度多、門檻高,人工智能技術突破難度較大。提高中醫醫療數據的質量和積累更多的數據資源,是提高人工智能算法性能和應用效果的關鍵。
在專家主題演講環節,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先進制造技術研究所所長助理徐林森研究員,發表題為《智能康復機器人技術研究》的報告,圍繞康復機器人發展現狀、肌力測評與訓練機器人、下肢運動與康復機器人等做了講解。
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副院長亢澤峰,分享了《人工智能技術在近視防控領域中的應用及展望》主題報告。他表示,大數據平臺、中醫藥知識共享開放平臺的搭建十分必要,利用AI技術構建中醫藥知識圖譜與研發防控產品等,有助于提高近視防控效率,降低近視發生發展率。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針灸科主任醫師張路,在《新材料與AI技術在針灸推拿學科的臨床應用》主題報告中指出,智能AI技術可以應用于針灸、電熱針、經絡調理等,目前需要在針身及涂層材料等制造技術上進一步研究突破。
長三角國家創新中心智能智造技術研究所所長、江蘇省特種機器人重點實驗室主任駱敏舟,帶來《中西醫結合數智康養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主題報告,分享了保姆型智能護理機器人、移乘搬運護理機器人系統、艾灸機器人等,一系列康養智能機器人的創新關鍵技術。
此外,中國中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胡鏡清,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王映輝,國醫大師賀普仁代表性學術傳人程海英等多位專家學者,圍繞“數智中醫創新發展”展開深入交流和探討。
會議由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信息研究所大健康智能研發中心主任李敬華主持。與會專家認為,隨著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發布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國務院發布的《中醫藥振興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中宣部等發布的《“十四五”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的出臺,為“數智中醫”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為進一步深化“數智中醫”理論體系研究和產業體系建設,研討會當日成立了“數智中醫專家委員會”,并發布“數智中醫專家委員會倡議書”。
專委會籌委會負責人、萊芙菲芙集團董事長韓久成表示,專委會特邀我國數智中醫領域具有較高聲譽的專家和企業家,為我國數智中醫科學發展解惑、指路、出招,凝聚行業共識。專委會將是一個數智中醫學術交流平臺,也是一個數智中醫技術合作平臺,更是一個數智中醫產業促進平臺,強化示范引領,推動數智中醫高端化、國際化、綠色化發展。
據介紹,萊芙菲芙集團耗時4年半打造的“機器人+中醫”應用全場景——“萊芙菲芙|AI康美院”,已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技術支持下,面向大眾開放。康美院以中醫養生調理療法理論為基礎,以機器人和大數據為支撐,通過AI四診、機器人艾灸、機器人智能穴位點陣波等技術,實現疏通經絡、祛濕養生、燃脂健體、美容養顏等,積極探索搭建“數智中醫”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健康解決方案平臺。(韓正)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王棕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