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006.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8%,成為全國首個GDP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作為縣域經濟的天花板,昆山連續18年位居全國縣域GDP首位。
在多點發力穩住經濟大盤的同時,昆山堅定不移推進創新發展,聚焦“2+6+X”新興產業布局,在打造信息技術和裝備制造兩個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加快打造新顯示、新智造、新醫療、新能源、新材料、新數字六大新興產業,大力推進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步伐,以每年1000個項目的增速,推動所有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改造和升級。
2022年,張家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302.3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1.3%。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2.87萬元,增長0.8%。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達5944億元,穩居全國工業百強縣(市)前三,新增上市企業3家,總數達31家。
張家港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全力推動產業創新集群高質量發展,高標準獲評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13家企業入圍中國服務業企業500強,總數列全省縣(市)第一。
2022年,常熟聚焦繪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畫卷、建設更高品質的“江南福地”目標,在奮進中求突破,在競爭中贏先機,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繼續飛奔。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73.97億元,比上年增長2.0%。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64213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達4870億元、增長5%,三大支柱產業產值近2700億元。
2022年,太倉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3.5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9.65萬元。
太倉始終堅持產業立市、制造強市,全力建設高端裝備產業基地,集聚舍弗勒、通快等規上企業429家,2022年產值達1260.8億元;建設先進材料產業高地,做強專用石化、特種纖維、功能性高分子等細分領域;打響航空航天產業名片,集聚航空航天產業鏈配套企業100多家;壯大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集聚生物醫藥企業超450家;打造最優營商環境,位居2022年江蘇省營商環境評價第二位、蘇州第一位。
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隸屬于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是中國首家上市的咨詢企業。賽迪縣域高質量發展評價從經濟實力、增長潛力、富裕程度、綠色水平四個維度進行設置,在對“量”的考量基礎上融入對“質”的關注,既考察經濟規模、收入水平等發展現狀,也關注科技創新、節能環保等情況。賽迪“百強縣”榜單推出七年來,影響力日益提升,成為衡量縣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風向標。
現場發布的《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2016~2021年,中國縣域地區生產總值由33.1萬億元增長到43.2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5.5%,占全國GDP穩定在40%左右。2022年,“千億縣”新增10個,總數達54個。在“2023賽迪百強縣”榜單上,江蘇、浙江、山東表現突出,分別占23席、16席、13席。“百強縣”前10名中,江蘇獨占6席。(錢莉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