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30日,江蘇興啟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批納米銀柔性透明導電膜、納米銀柔性觸摸屏正式下線,納米銀柔性透明導電膜填補了國內柔性觸控材料的空白,性能國際領先;納米銀柔性觸摸屏解決了行業大尺寸異面屏全貼合的工藝痛點,“主要有三大特點,外觀輕薄,觸摸屏厚度僅0.75毫米;靈敏度高,可實現十指觸控;耐彎折,產品質量過硬。”興啟航新材料公司副總經理金聲松邊展示一塊32寸觸摸屏邊介紹。
這是江蘇省泰興高新區攀“高”逐“新”的一個鏡頭。
今年以來,泰興高新區聚焦“發展高質量,融合新躍升”主題,錨定“建設創新特區,打造產城融合樣板區”目標定位,大力塑優“產業高新、科創高新、品質高新、青春高新、綠色高新、和諧高新”六大標識,經過多年的發展泰興高新區已構建起以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為主導、科技服務業為支撐的“3+1”現代產業體系,形成節能環保產業集群和高效太陽能電池、高端傳動機械、新型鋰電三條產業鏈。園區先后創成國家級環保服務業試點園區、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新創業示范基地。
“3個1+N”賦能科創產業聚勢前行
[亮點之一]聚焦新型顯示材料下一代技術,落地1個院士新型研發機構。瞄準創建省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打造1個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
[亮點之二]立足54個“雙創”項目,開辟1個升級版“雙創”空間。
[亮點之三]引入N個高校院所合作項目。
今年3月,由中國科學院李景虹院士團隊、泰興高新區和興啟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泰興新型光電材料院士(專家)科技創新中心成立。
該中心按照“創新型企業+院士團隊+園區”模式,聚焦新型顯示材料下一代技術,精準鏈接產業端、創新源和政策包,由創新型企業主導提出技術創新需求,并對院士項目進行產業化; 院士團隊負責孵化新型光電材料變革技術項目,聯合企業建立中試車間,為企業提供技術基礎、中試開發、產品測試等方面服務;園區開展產業培育和鏈式靶向招商,放大院士新型研發機構的資源集聚效應,廣泛集聚產業上中下游產學研資源,推進產業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
“聚焦新型顯示材料下一代技術,落地1個院士新型研發機構”,蔣杰介紹,這是今年泰興高新區圍繞“創新、創業、創造”,以“3個1+N”賦能科創產業聚勢前行的一個方面。另兩個“1”是:瞄準創建省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打造1個檢驗檢測特色產業園;立足54個“雙創”項目,開辟1個升級版“雙創”空間。“N” 是引入N個高校院所合作項目。
園區積極對接山東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產學研合作關系,柔性引進一批高素質人才和科研團隊;加快推進3家國內知名運營機構落地,孵化培養一批創新創業團隊。截至目前,園區累計引進高層次人才650余名。
泰興高新區組建專班分隊,有針對性策劃“高校行”“科研院所行”,辦好項目路演、科技論壇、創新大賽等活動,延伸節能環保、新能源等產業領域合作交流,持續引入高校院所合作項目、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推進園區轉型升級。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隨著泰興新型光電材料院士(專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成立,北京京東方顯示技術有限公司、3M中國有限公司等25家新能源、新材料領域企業,相繼來到泰興高新區尋求合作項目。此外,園區已集聚100多名院士級專家和管理屬性的產業緊缺人才,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8家、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65家。
代辦協辦有“速度”更有“溫度”
[亮點之一]推出“1234”代辦工作法,繪制項目推進1張圖,代辦服務有遵循;精準服務2個重點(服務加速和全面),代辦服務有側重;設置3個專班小組,代辦服務有力度;堅持“4個一”(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全程推,代辦服務有效能。
[亮點之二]創新落實服務專員即辦、指導員解難、組長協調和專班商辦四級協辦工作機制。
5月31日,總投資1.5億元的泰興市澤楓電力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化輸配電和控制設備項目實現多證齊發,成功取得施工許可證。
“園區一站式代辦服務,暖心又高效。”泰興市澤楓電力總經理孫霖開心地說,“沒有了后顧之憂,就可以一門心思抓項目了。”
代辦協辦有“速度”,熱忱服務有“溫度”。泰興高新區轉變思想、大膽創新,推出“1234”代辦工作法,利用四級協辦工作機制,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擦亮了“高效新辦見證服務”特色品牌。
繪制項目推進1張圖,代辦服務有遵循。精心繪制重大項目審批進度情況表,明確服務跟進人、審批涉及部門,助力代辦人員在項目立項評估、用地規劃、圖紙施工條件審查、施工許可等各階段信息獲取、資料準備、追蹤洽談等環節,增強工作精準性、有效性。
精準服務2個重點,代辦服務有側重。2個重點就是服務加速、服務全面,針對重點產業投資項目、外資項目等,嚴卡節點、加班加點,強化備案等關鍵環節,讓服務加速;針對項目代辦各流程環節,上門服務、貼心服務,讓投資者少跑腿,做到服務全面。
設置3個專班小組,代辦服務有力度。配強專業力量,配備專職代辦人員6名,精準設置3個專班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做到手續不辦結不放手,項目不達產達效不松懈,落實園區優化營商環境“五項服務20條”。
堅持“4個一”全程推,代辦服務有效能。實施黨工委委員掛鉤聯系制度,推行“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項目建設“4個一”工作模式,實行重大項目掛圖作戰,排定重點項目推進計劃,順排工序,倒排工期,定責到人,全力以赴推動重大項目招引、建設,確保全年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5個以上,其中10億元(或1億美元)以上產業鏈項目不少于6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8個,其中5億元或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8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13個。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泰興高新區還創新落實四級協辦工作機制:服務專員即辦機制、指導員解難機制、組長協調機制和專班商辦機制。
樹起綠色發展集約發展標桿
[亮點之一]建設生態安全緩沖區,有效地降低了尾水生物毒性影響,讓原來的“尾水”變成了“生態水”。
[亮點之二]首個全國性環保行業人才培育基地落戶,不僅服務于園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而且對泰州匯聚全國生態環境領域的專家學者、獲取先進技術等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良機。
[亮點之三]以“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導向,在拓展工業用地空間上下功夫,高標準廠房占比達80%。
水草依依,魚兒在水里歡快游動,野鴨在四處覓食……
在泰興高新區內有一塊生態安全緩沖區,屬于生態空間中具有消納、降解和凈化環境污染,抵御、緩解和降低生態影響的過渡地帶,具有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穩定生態等功能。泰興高新區各企業經過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過的尾水都要到這里“緩一緩”,再排放。具體過程為:以高新區污水處理廠為起點,利用約1km管道連通至生態安全緩沖區,配套設計流量為1萬立方米/天的泵站一座,隨后通過自由表面流生態安全緩沖區、氧化塘和SENPs同步脫氮除磷池進行深度凈化處理,實現水質達標后排放進蝦子港,最終進入泰興天星港,排入長江。
泰興高新區污水處理廠尾水凈化濕地工程總投資1381.19萬元,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目前,生態安全緩沖區每日凈化規模約1500噸。泰興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科科長黃衛東說:“國家規定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標準COD是50毫克/升,通過濕地公園凈化后,COD的濃度降為40毫克/升以下,這樣的水對環境影響較小。”
生態安全緩沖區里還種植了鳶尾、水蔥、美人蕉、燈心草等具備凈化效果的水生植物,有效地降低了尾水生物毒性影響,讓原來的“尾水”變成了“生態水”。
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是泰興高新區綠色發展的一個剪影。
7月14日,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保行業人才泰州培育基地在泰興高新區揭牌,這也是首個全國性環保行業人才培育基地。該基地將為當地政府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且惠及全國,為更多專家學者、環保行業人才提供更大的平臺、更多的機會。
除綠色發展外,泰興高新區的集約發展同樣可圈可點。總投資1億元,占地卻只有20畝,使用面積超過1.4萬平方米。在泰興高新區,9層高的久順鋼結構板項目廠房與以前人們所見的標準廠房有著天壤之別。“假如建1層的話,我們就需要100多畝土地。現在我們建了9層,就增加了土地的附加值,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江蘇久順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焦迎偉說。
泰興高新區以“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導向,在拓展工業用地空間上下功夫,建設高標準廠房推進集約用地,涌現出遠大家俬、晟楠電子等一批高標準廠房。去年,泰興高新區共建各類廠房40.7萬平方米,其中高標準廠房占比達80%。
談及園區今后的發展,泰興高新區、姚王街道黨工委書記蔣杰表示,園區將錨定建設泰興“科創特區”的目標定位,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深度融合。鍛造一批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科技型上市企業,今年內園區高企總數將突破4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達70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超60%。全面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人才高地”,年內再引進高層次人才超百名,構建人才創新創業的“首站式”和“旗艦型”發展生態系統。(呂友 王婷麗 韓文)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王棕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