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本屆大會以“開放創新 聚享未來”為主題,匯集了140余家國內外機器人企業參與。作為人形機器人的領導者,優必選科技在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展示了人形機器人的最新發展成果。
優必選科技亮相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
8月8日,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閉幕式在成都露天音樂公園舉行,閉幕式第三篇章《夢想·致未來》中,優必選自主研發的5臺大型人形機器人與50多名演員合作演出,點亮“智慧大運”,與全球青年共創未來。在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剛參加完成都大運會閉幕式的Walker X、熊貓機器人優悠等大型人形機器人再次集體亮相,為現場觀眾還原展示了大運會閉幕式現場的騎平衡車,以及握手、開冰箱拿水、自拍、比心等動作及技能。
流暢的人機交互背后,是優必選科技在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領域超過11年的研發積累。其自主研發的“人形機器人多模態交互系統”讓人形機器人具備了更強的智能化和泛化能力,能夠提升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和應用范圍,加速其產業化落地。
優必選大型人形機器人Walker X騎平衡車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智能多模態交互系統”,是集人機交互、指令理解、自主規劃、任務執行等技術于一體的智能系統。該系統接入AI大模型后,利用優必選大型人形機器人自帶的視覺、語音、3D深度、壓力等異構多源傳感器獲得的多模態數據進行融合感知,能明顯提升人形機器人在實際應用場景下的自主決策能力。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與觀眾在現場互動
該系統除了能夠自主響應用戶對話外,還能依靠自身的視覺感知系統構建其所處環境的3D語義環境地圖,并且通過多輪交互的方式準確提煉對話中的人類語義信息,自主生成可執行的擬人化任務指令流,讓人形機器人合理并準確地執行任務。比如,當用戶說“我上火了”,人形機器人能夠理解其含義并推理出“緩解癥狀需要補充維生素”的內容,并基于學習到的常識詢問用戶要不要吃水果,在用戶同意的情況下去為其拿取水果。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020 IEEE總主席福田敏男及日本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學講座教授小菅一泓與優必選人形機器人在現場互動
人形機器人任務規劃涉及多個領域技術能力的融合應用,如何讓人形機器人自主地將這些能力進行有機結合去完成人類的任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也是考驗人形機器人自主決策能力的關鍵。該系統根據人類自然語言指令,自主將任務拆解為一條條可執行的任務指令,如目標檢測與識別、定位、路徑規劃、避障、抓取等,并根據現實邏輯對相關指令動作進行有序排列,使其更符合人形機器人的實際結構和運動控制能力。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與觀眾在現場互動
接入該系統后,人形機器人在復雜動態場景中執行任務的自主性將大大提升,從而擴展了應用場景和應用范圍,最終加速落地應用。例如,在智慧工廠場景中,結合了多模態交互系統的人形機器人就能準確識別工廠內的設備及物體,根據企業需求精準地完成搬運、分揀、產品測試等任務。
多模態交互系統融合了優必選科技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多年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落地經驗。自2012年成立以來,優必選科技持續投入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布局了機器人運動規劃和控制、伺服驅動器、計算機視覺和語音交互、SLAM及自主導航技術、視覺伺服操作和人機交互以及機器人操作系統應用框架ROSA等核心技術,是全球極少數具備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能力的公司,在全球擁有超過1600項授權專利,服務了全球50多個國家超過900家企業客戶。
目前,優必選科技正深耕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制造、商用服務、家庭陪伴等領域的應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有望加快走進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為人類提供智能化、有溫度的服務和陪伴,并且解放人類的雙手,讓人類得以實現更多維度的探索。這也是進入智能時代,人形機器人的核心價值所在。
優必選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UGOT
在本次大會上,除了人形機器人的最新發展成果,優必選科技還展示了以人形機器人全棧式技術為基礎,在教育、商用服務等領域的應用成果,包括新一代人工智能教育機器人UGOT。這款產品具備多擬態、強算力和開放性等特點,得益于它模塊化的設計,產品能夠組合變成平衡車、變形車、工程車等形態,鏈接真實的教學實踐場景。
此外,多場景智能遞送機器人Cadebot首次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在智慧新餐飲及智慧新零售等場景,通過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和自主導航算法,自主感知環境、準確定位和智能規劃路徑,高效完成對應遞送任務。多款優必選商用服務機器人也在大會集體展示,針對不同場景,其能夠通過先進的導航避障結合語音識別技術,為用戶提供咨詢導覽、滅菌消殺與商用清掃等多場景服務,以AI賦能企業智慧運營,推動全球商業場景智能化革新。
優必選多款商用服務機器人
同時,優必選科技在人工智能教育領域的賽事Robo Genius也在大會期間舉辦。本屆賽事包含超能行動、超變戰場和火星智造3個賽項,為參賽的選手提供了對抗型綜合策略賽及合作型AI機器人聯盟賽事等競賽內容。賽事共吸引了來自全國范圍內的近500支隊伍、約1000人參與。(邢丹)
編輯:李芊諾
責編:邢丹
審核:王棕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