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科技日報記者從青島膠州市了解到,在日前舉辦的“百家科創企業和百名高層次人才”上合行北京專場活動中,中煤科工智能制造研究院、中關村e谷眾創空間等15個科創項目集中簽約落地膠州。這種“人才+項目”一體化引進模式,為該地科技企業梯隊建設注入了源頭活水。
以產聚才、以才興產。近年來,青島膠州突出產才融合發展導向,探索與重點產業相互銜接的引才體系,推動重點人才項目快引進、快落地、快投產,加快人才集聚,打造產業創新高地。
以賽代評 引進高端人才
“我們的商業運載火箭項目在2022上合全球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得金獎,拿到了1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整個研發團隊也從西安搬來了膠州。”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博士、青島星辰航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辰航線)總經理劉昌波告訴記者。
星辰航線是膠州市通過以賽選才模式引進的由高層次人才創辦的企業(以下簡稱人才企業),其團隊研發的液氧煤油針栓式噴注技術、電動泵壓式循環技術填補了國內相關領域空白。
“我們一體化引進‘高端人才+產業項目’,連續舉辦三屆上合全球創新創業大賽,通過以賽代評的方式,精準引進了一批高層次人才科創項目在膠州落地發展。”膠州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敬宇介紹,對獲大賽金獎的項目,膠州市給予1200萬元創業啟動資金。目前,共有11家博士團隊領銜的科技型初創企業通過大賽落地膠州。
一事一議 促進項目落地
“我們團隊從北京來到膠州二次創業,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很快完成了公司注冊、廠房打造、設備購置等環節,僅用1年時間就建成投運國內技術領先的SOEC電堆生產線。”青島融翔氫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飛說。
陳國飛曾任中廣核設計院總工程師、法國電力集團中國研究院首任院長,領導了多個國家級能源互聯網示范工程。其創辦的融翔氫谷項目能在短短1年時間內順利落地投產,得益于膠州市“一事一議”項目扶持機制。
“為幫助融翔氫谷項目順利落地,我們成立了由組織、科技、財政等部門組成的項目推進專班,為項目提供從接洽到產線投產全程定制化服務。”膠州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科長高利平介紹,膠州市以財政資金“撥改投”方式給予了該項目3600萬元股權投資,并提供了“拎包入駐”的標準化廠房,助力企業快速完成產線布置。
通過“一事一議”機制,膠州市已累計引進扶持重點高層次人才項目11個,扶持資金達2.24億元。
牽線搭橋 提供優質服務
金秋時節,位于膠州的青島能蜂電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能蜂電氣)內,工人們正在緊張地組裝、調試儲能設備,為各地用戶量身定制儲能系統。目前,該公司生產的儲能系統可實現風能、水能、太陽能等多種清潔能源的存儲和利用,經初步估算,每臺儲能設備每天可為企業節約電力成本360元左右。
“2020年,我們在上合示范區落地智慧儲能設備制造項目,產品很快就得到市場廣泛認可,公司成立第一年拿到了3億元訂單。但當時公司剛起步,無論是設備還是資金都無法滿足大規模生產的需要,急需資金擴大產能。”能蜂電氣董事長王建偉坦言,初創人才企業往往面臨著研發投入高、融資難度大、生產資金缺口大的發展困境。
膠州市委組織部了解到企業需求后,先是牽線平臺公司為其提供了1500萬元的股權投資,之后又聯合金融部門幫助企業申請到青島市第一筆1000萬元“人才貸”。
“銀行僅用一周時間就完成了授信和放款的全部流程。這筆資金極大緩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現在,企業年產值已經突破10億元,明年新廠區投用后將達到20億元以上。公司的下一步目標是在三年內實現創業板上市。”王建偉告訴記者。
為加快人才企業上市發展步伐,膠州市將能蜂電氣等17家人才企業納入擬上市培育庫進行重點扶持,依托“人才貸”金融產品,為在庫企業提供最高5000萬元純信用貸款,設立2000萬元風險補償資金,按照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進行貼息扶持,已經為12家人才企業落實貸款1.27億元。(科技日報)
編輯:李芊諾
責編:邢丹
審核:王棕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