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速旁隔離出的應急車道上,記者看到多根道路橫桿,這些橫桿上放置了多個設備。“橫桿上左右兩側是兩個智能攝像頭,中間兩個是激光雷達,這些傳感器構成了一套能獲取全息感知的‘智能高速路側感知單元’,可實現對該路段所有交通參與者、路況等信息的瞬時采集和發送。”蘇州交通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全企管部經理助理吳鑫介紹。
全息感知聽起來很燒腦,吳鑫解釋,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毫米波雷達技術把各種數據全部融合在一起,形成多種精準、高效、實時的交通感知數據。全息感知依托毫米波雷達技術在信號處理、目標識別以及事件檢測算法方面實現重要突破,攻克傳統路側感知設備安裝成本高、維護困難、數據孤島化嚴重等缺陷。“通過路側的這些設備,可以提前給自動駕駛的車輛提供可能視線看不到或者視線盲區的信息,也能把交通的現實路況信息發送到車輛。前方若是有交通事故、路面施工、落石等障礙物,車輛也能提前感知,變道行駛。”
記者在現場看到,目前該條智慧高速總長度為雙向56公里,在55個點位布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路側天線等感知設備270套,打造全息感知路段和匝道(互通)感知路段,途經北橋互通、渭塘互通、相城樞紐、陽澄北湖服務區,沿線細分場景包括收費站、匝道、服務區等。
而最核心的全息感知路段位于渭塘互通—相城樞紐(由西向東)單向6.5公里的路段上。在該路段,記者看到交通部門在全息主路的入口和中間位置設置2塊信息提示屏,提示屏后方設置的每個點位平均每230米布設激光雷達、攝像頭等,這些設備將是未來這條道路的“智能眼”。“你看,當汽車通過匝道(互通)時,感知路段設備可感知進出測試路段的車輛,每個點位主要部署設備有攝像機、路側天線、毫米波雷達等。”
截至記者發稿時,項目已投入測試運行階段。作為第29屆智能交通世界大會的重要成果之一,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首條滿足車路協同式自動駕駛等級的全息感知智慧高速,依靠車路協同方式,在高速公路上實現L4級別自動駕駛,即車輛可完成駕駛操作、周邊監控、自主接管反應等動作,無需駕駛者接管方向盤。
此外,該條智慧高速有望實現多種功能,包括制動系統在某種環境和特定條件下,能夠完成駕駛任務并監控駕駛環境,實現對高速公路突發事件、道路狀況的高效監測。“智慧高速還可以為主機廠商、算法廠商、設備廠商等提供所需高速公路場景測試數據,形成從智能網聯城市道路到高速路段測試的場景閉環;可以通過打造智慧高速平臺,為交通、公安等政府部門提供一系列智慧高速監管服務;在具備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屬性的同時,可以開展運營模式探索。”吳鑫補充道。
“這條智慧高速的建設,開拓了交通產業發展‘新賽道’。未來,交通部門將繼續推進智慧交通應用,持續豐富示范應用場景,讓智能交通給市民帶來美好生活。”蘇州繞城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石耀華表示,蘇州不斷提升智能網聯道路建設,以蘇州市相城區為例,已建成智能網聯道路162公里,在建擬建智能網聯道路122公里。開放相城全域作為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和示范運營區域,已投入測試和示范應用車輛超600輛。同時,通過打造智慧高速平臺,為交通、公安等政府部門提供一系列智慧高速監管服務;智慧高速在具備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服務屬性的同時,也可推動蘇州智能車聯網產業集群做優做強。
近年來,蘇州高度重視智能車聯網產業發展,一大批創新場景持續涌現。蘇州相城區發布了全省首個自動駕駛出租車產品,開啟了國內路程最長的無人公交(輕舟無人小巴)試乘體驗,省內率先發布了無人移動送餐車示范應用場景。據了解,相城區超前布局智能車聯網產業,獲批江蘇省首批車聯網先導區、首個數字交通示范區。
蘇州工業園區規劃了金雞湖景區無人車綜合示范場景,投放無人售賣機、無人清掃車及無人觀光車,提升景區游客觀光體驗。一期環金雞湖景區低速無人車項目已于2022年6月底正式上線運營。
常熟市聯合京東物流共同打造全球首個“無人配送物流城市”,引領未來智慧城市建設,累計投放無人物流車62輛,示范效果突出。吳中區引進自動駕駛龍頭企業百度Apollo,在太湖西山島打造全國首個“自動駕駛生態示范島”,開展無人清掃、無人公交、無人小巴、無人售賣車等應用,打造“智慧文旅+車聯網產業”雙智樣板。(新華日報)
編輯:李芊諾
責編:邢丹
審核:王棕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