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涪陵高新區秋雨綿綿。
在園區卡淶科技生產車間,數十臺設備滿荷運轉,一根根比頭發絲還細的玻璃纖維經過預成型、成型、激光切割等工序后,最終成為新能源汽車電池所需的外殼箱體。
總部位于杭州的卡淶科技,是一家從事新材料研發制造的行業“獨角獸”企業,去年落戶涪陵后已建成投產6條產線,年產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輕量化零部件60萬件,其下游合作伙伴不乏寧德時代、長安汽車等行業巨頭。
材料產業歷來是涪陵制造業的重要支撐,其中新材料產業占據了半壁江山。按規劃,涪陵區將用五年時間將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做到1500億元,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特色新材料產業集群。瞄準1500億元產值目標,涪陵特色新材料產業已具備哪些基礎條件,未來還將如何發力?
布局11條先進材料產業鏈
數據顯示,去年涪陵區材料產業產值實現1137.8億元,建成我市首個千億級材料產業集群,其中以聚氨酯、聚酰胺、聚酯為主的高分子材料產業突破500億元,占了一半以上份額。
通過高端補鏈、終端強鏈,涪陵區著力提升產業鏈發展能級,吸引了一大批新材料產業行業龍頭企業落戶。
在位于涪陵臨港經濟區的重慶萬凱產品陳列室,各式各樣的保鮮盒、包裝瓶讓人目不暇接,這些產品的原料正是重慶萬凱生產的食品級聚酯切片。
“我們將石油衍生物PTA經過提純、消毒后,再與乙二醇進行酯化反應,最終加工成顆粒狀的PET瓶片,被廣泛應用于食品行業的包材生產。”重慶萬凱負責人鄭兵告訴記者,自2018年在涪陵區建廠以來,已建設投產了三期項目,形成年產PET聚酯瓶片180萬噸的產能。
四年建成百億級企業,像重慶萬凱這樣的新材料企業,為何能在涪陵快速成長?
涪陵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涪陵區深入推進“因地制宜、因勢利導、沿鏈聚合、集群發展、打造生態”的產業變革。在材料產業方面,他們搶抓全市建設萬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機遇,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上下游高效貫通、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圈,進一步從大局中把握自身戰略地位和戰略使命。
具體而言,涪陵區將補鏈強鏈作為推動新材料產業升級躍遷的重要支撐,率先謀劃了化工新材料、動力電池新材料和汽車輕量化材料、前沿新材料3大產業賽道,布局聚氨酯樹脂、氨綸、輕合金汽車零部件材料等11條產業鏈,滾動建立起百億級企業庫、領軍企業庫,培育壯大了一批鏈主企業。
為讓企業快速成長,涪陵區推行“一企一策”重點培育方式,通過產業規劃、政策支持、項目服務等全方位賦能,促進資源要素向在庫企業優先集聚配置。比如去年,涪陵區就成功引入卡淶科技,創造了從洽談簽約、開工建設到首件產品下線,用時不到半年的涪陵“卡淶速度”,補齊了涪陵高性能纖維復合材料產業鏈上的重要一環。
下好創新驅動“先手棋”
走進位于白濤新材料科技城的重慶華峰聚酰胺生產車間,飛速旋轉的卷繞機正紡出潔白的氨綸絲,成為高端服裝制品的重要原料。整個車間只有兩三個工人,運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融合技術,工人坐在電腦終端,即可完成壓力、溫度等各項參數的實時監控、校準,精準把控每一個生產流程。
作為涪陵區新材料產業的標桿企業,重慶華峰化工通過對生產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完成基礎信息化、應用數字化、流程可視化和決策智能化等數字化轉型,建成3個數字化車間、1個智能工廠、1個市級創新示范智能工廠,目前工廠關鍵設備聯網率達到100%,5G融合網絡聯網率達到80%以上。
“創新是打造千億級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關鍵詞,要下好‘先手棋’。”涪陵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實施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以產業科創和數字化為材料產業迭代升級賦能,涪陵形成了新的產業發展突破點。
以“科創+”“綠色+”為導向,涪陵區聯合中科大、港科大等,成立了“企業+科研院所”“企業+創新載體”等聯合體10個,整合上下游企業、高校、產業研究院等科創資源,摸排企業技術需求和“卡脖子”難題,加強科技攻關。
去年3月,理工清科研究院落戶涪陵高新區,瞄準MOF材料這一前沿科技,建成了覆蓋材料基礎研究、工業級合成與生產、工程應用等全鏈條創新性的研發、生產與應用體系。研究院負責人介紹,MOF材料可廣泛應用于工業分離、生物醫藥、航天等領域,以此為基礎,研究院建成了全國首個日產百公斤級晶態多孔聚合物生產線,其自主研發的MOF改性納米纖維材料已順利完成中試。
在數字化改造方面,涪陵區以“產線、車間、工廠”為基本單位梯度,深化數字化裝備、信息系統的集成應用,推動傳統企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目前,涪陵材料產業共建成6個國家級綠色工廠,11個市級智能工廠和29個市級數字化車間。
推動產業鏈向中高端邁進
“打造新材料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還有待增強。”涪陵區相關負責人表示,盡管當前涪陵新材料產業已具備一定產業基礎,但梯隊協同、優勢互補的集群效應還不夠突出。
為了招引到更多大項目、好項目,今年以來,涪陵區緊扣發展新材料產業的目標任務,成立了產業鏈招商小組,圍繞石墨烯材料、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氣凝膠復合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繪制圖譜,定向招商,為上下游產業布局創造更大空間。
在招引過程中,招商小組重點瞄準產業鏈條的短板斷點,篩選了產業帶動強、技術含量高的世界500強、國內500強、行業龍頭、“獨角獸”企業等作為重點對接目標,建立產業招商指導目錄,著力引進填補空白、鏈接上下游的關鍵項目、核心項目。
在剛剛落幕的第三季度招商引資活動中,涪陵區就再添兩大新材料重點項目,分別與杭州領核科技、重慶聚購科技簽約落地了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生產、熱法納米鈦酸鋇電子陶瓷材料兩大項目。其中,第二代高溫超導材料相比于市面上常見的超導材料,具有高電流密度、高可靠性、經濟性等特點,可應用于醫學、軍工、船舶等領域,填補市場空白。
另外,涪陵區還將升級“一站式”人才服務平臺,征集企業高層次人才引進和項目合作需求,實施高端、科創、青年、產業四類人才工程。目前,依托慧谷湖科創小鎮,涪陵區已引入高端研發機構16家,以校企聯合、項目引智、高端引才等方式構建形成先進材料高端人才體系,累計引進創新團隊3個。
“未來五年,涪陵新材料產業有望實現倍增發展。”涪陵區相關負責人說,通過部署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培育一批優勢企業、提升一批專業園區、打造一批產業服務平臺,形成龍頭企業牽引、配套企業協同、公共服務完善的新材料產業生態。力爭用五年時間,涪陵新材料產業集群產值達到1500億元。(重慶日報)
編輯:李芊諾
責編:邢丹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