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西大學、平陸運河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首屆平陸運河低碳建設與運維國際論壇在廣西大學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共計有來自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yè)等70多家單位近300人出席此次大會。
論壇現場
論壇期間,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原副部長、國際歐亞科學院仇保興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教授德特勒夫·百納(Detlef W.Bahnemann),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交水運規(guī)劃設計院吳澎總工程師等來自12個國家及地區(qū)的近40位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廣西產業(yè)技術研究院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所執(zhí)行董事王英輝教授主持第三場大會報告,并作《平陸運河碳中和實現路徑初探》書面報告。論壇報告交流中,專家學者圍繞低碳混凝土與結構減碳設計、低碳化工與仿生建材、清潔能源與生命周期分析、智慧與生態(tài)運河、雙碳政策與經濟等研究方向展開研討,共同為平陸運河的發(fā)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撐。
參會代表合影
在“雙碳”背景下,論壇聚焦平陸運河這一重大工程建設,探索“雙碳”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不僅為來自世界各地的智慧與思想提供碰撞與交流的平臺,更推動了平陸運河綠色低碳發(fā)展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的探索。論壇匯聚的新理論、新觀點、新技術、新方法,將為新時代下的平陸運河建設與運維提供重要參考,對推動廣西與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起到積極作用。
平陸運河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是我國繼京杭大運河后新時代的“國字號”工程,同時也是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構建新發(fā)展格局的重大戰(zhàn)略工程,對于統籌水資源綜合利用、促進區(qū)域間協調發(fā)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等方面具有深遠影響。廣西產研院積極參與服務重大工程建設項目,堅持強化科技成果與重大工程對接,廣西產研院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所與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有限公司、同濟大學等單位共同以廣西科技尖鋒專項“無固廢與近零碳運河”關鍵技術研究項目為依托,著力構建固廢綜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fā)、重大工程碳核算創(chuàng)新技術體系,旨在為平陸運河綠色低碳建造提供技術支撐。
此次論壇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綠色建造與運維分會、廣西產業(yè)技術研究院、廣西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工材料與結構重點實驗室、北部灣大學共同協辦。(廣西產研院綠色低碳技術研究所)
編輯:汪黃任
責編:李芊諾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