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國鐵塔在京舉辦首屆科技創新大會,并發布《中國鐵塔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集》,涵蓋通信技術、數字應用技術、能源技術、IT技術等48項成果。大會以“科技鑄發展·創新共未來”為主題,旨在進一步增進內外部學術交流、凝聚合作共識、激發創新活力、共建產業生態。
中國鐵塔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志勇表示,中國鐵塔聚力科技創新引領,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第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中國鐵塔基于資源共享,形成了以運營商業務為“一體”、以面向社會的智聯業務和能源業務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戰略和業務布局。一體業務方面,統籌推進5G新基建,目前已擁有210萬站址,累計承建5G基站227萬個,5G基站共享率超過了96%,新建基站共享率從14%提升到84%。智聯業務方面,基于“鐵塔+大數據+AI”,加大數智賦能,服務千行百業,打造森林智保、秸稈禁燒、漁政智保、耕地智保、河湖智保、藍天智保、鄉村智保7款行業應用產品,為40多個行業數字化轉型賦智賦能。在能源業務方面,中國鐵塔已在全國280個城市開通鐵塔換電業務,累計服務用戶100萬戶,助力實現“雙碳”目標。第二,攻關關鍵核心技術。中國鐵塔統籌布局了14個科技創新領域,明確了81項重點攻關任務,持續加大對5G-A、6G、邊緣算力網絡、視頻AI算法、中高點位物聯網、能源新材料、能源互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著力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增強在重點領域的自主掌控能力和原始創新能力。第三,強化數字化賦能。利用自主研發運維監控系統,構建數字孿生站點和智能運維能力,對遍布全國的210多萬基站、2500多萬設備,實現實時監控、精細管理、動態維護,有力保障通信網絡的安全穩定運行。創新開展“一碼到底”應用,實現全域、全量資產、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加速深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第四,扎實推進“四份清單”。通過能力水平清單、任務項目清單、資源配置清單、成果轉化清單動態化管理加大成果轉化,全面運用“四份清單”機制,讓公司科技創新的作用得到突出發揮。第五,構建產學研融通創新生態。中國鐵塔總部有兩個研究院、一個平臺中心,并與眾多一流大學合作若干重點實驗室,還有各省分公司、子公司、若干個創新中心,以及科研院所、高校、企業形成的若干創新聯合體,還有海外的體系,聯合產學研共同發力創新,形成新質生產力。
科技創新是實現信息通信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也是信息通信企業保持活力的關鍵。中國通信企業協會會長郭浩、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延川、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副秘書長南新生紛紛肯定中國鐵塔堅持科技創新引領企業發展取得的經濟成效和社會價值。希望中國鐵塔會聚創新資源,凝聚創新力量,集聚創新優勢,共創行業科技創新的美好未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清華大學教授陸建華發表主題《廣域視聯網初探 ——社會治理服務底座》的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中國電工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孫逢春發表主題《“雙碳”戰略下,強化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演講;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智能學院院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發表主題《以通用人工智能助力智能社會與空間治理》的演講,分享科技創新學術前沿的思想觀點。
在大會上,中國鐵塔首次發布了《中國鐵塔2022-2023年度科技成果集》,成果集涵蓋通信技術、數字應用技術、能源技術、IT技術48項成果,涉及鐵塔、室分、平臺、算法、新能源等領域。分別與北京大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還分別與電子科技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合作共建聯合實驗室,在現場為聯合實驗室揭牌。
中國鐵塔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顧曉敏在現場主持大會,他在大會總結中表示,中國鐵塔將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組織精干力量,開展技術攻關,全力發揮央企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中國鐵塔希望與各界同仁同心同力,建強產業生態,凝聚各方共識,激發創新活力,以科技鑄就發展,以創新共創未來。(鄭大海)
編輯:汪黃任
責編:李芊諾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