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十四五”,鞍鋼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鋼集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據價值化”三個方面,制訂了“數字鞍鋼”的發展戰略,重點圍繞集團管控、智慧運營、智能工廠三個層面開展數字鞍鋼建設工作。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山鋼鐵”)作為鞍鋼集團核心子企業之一,在“數字鞍鋼”戰略下,構建了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自下而上分為新型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平臺、新興模式應用三個層級,開展數字化轉型。
其中,基礎設施層級的主體是智能工廠,圍繞鞍山、鲅魚圈、朝陽三大基地,貫穿各工序,匯聚工藝、設備、能源、運營管控數據到工業互聯網平臺;在新興模式方面,結合工業互聯網的六大模式,開展數字化管理、平臺化設計、智能化制造、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制、服務化延伸方面工作,構建“一總部多基地”運營管控模式和客戶服務體系,強化了營銷端與制造端一體化協同,打造成本最優的管理理念,建立了新的運營模式。
鞍山鋼鐵早在2018年就率先在鲅魚圈基地提出了“智慧透明工廠”建設,圍繞著“智慧”和“透明”兩大目標,開展智能工廠建設。這兩個方面都離不開數據匯聚與應用,離不開數據和業務的充分融合。重點體現在業務驅動、業務價值識別與場景應用,這是找到、發現、創造價值的起點。再有,就是數據支撐,數據賦能應用場景,得到價值體現。
目前鞍山鋼鐵在數字化建設歷程中,經歷了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三個發展階段。信息化是初級階段,是單體業務的電子化、數據化。數字化是進階階段,是多個業務全局性優化,是面向數據業務化過程。高級階段是智慧化,是探索大數據、AI大模型應用,發揮數據價值,賦能典型場景的進階過程。場景賦能是數據價值的具體表現形式。
鞍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數智發展部相關負責人指出,技術支撐和業務融合,找到高價值的應用場景,是實現數字化向智能化邁進的前提,也是鞍山鋼鐵在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和鞍鋼集團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推進數字化轉型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點。
據介紹,鞍山鋼鐵探索建設鋼鐵工業大數據平臺,核心是要聚焦采購、銷售客戶服務和制造管控一體化等環節貫通,匯聚各類業務領域數據,構建全要素、全鏈路的數據模型和數據價值體系,形成“流程管控+數字智能”雙驅動的工業互聯網新模式,“數據賦能、業務增效”。
在工廠層面,鞍山鋼鐵用3年的時間將全流程數據打通,建立了全流程管控系統,集成了工藝、設備、能源、運營管控類的數據,在匯聚煉鐵、煉鋼、熱軋、冷軋、鍍鋅等全工序數據的基礎上,開發了基于機理算法的數學模型。在運營管控層面,將三大基地全業務領域的信息系統進行升級重構,實現產銷協同、工序協同貫通,在產業模式上形成了新的架構體系和新模式。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鞍山鋼鐵逐漸利用基于工業大數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有效地破解一些鋼鐵行業的共性難題,科學指導產品研發、制造和質量提升。
這些共性難題有:鋼鐵生產全流程“黑箱”問題,工序界面一體化融合問題,各工序精準協調控制問題,決策優化和智能化問題等。通過數據貫通、數據集成和數據驅動,引入AI算法,實現了單體工藝流程和全局優化,建立了數據采集、建模、反饋閉環體系。
在煉鐵工序,鞍山鋼鐵基于數據治理工具,建立大數據分析應用平臺,提供了標準的數據資產服務,建立高爐配料優化模型、爐內可視化分析等眾多數學模型,有效解決鋼鐵冶煉過程控制難題,讓高爐冶煉從“黑盒子”向“白盒子”的數據可視化轉變,讓“經驗煉鋼”變成“智慧煉鋼”。
在熱軋工序,鞍山鋼鐵搭建了全產線的“虛擬仿真”,這條產線完成了數字孿生的第一步,實現了“以虛應實”。后續要通過大數據挖掘技術,基于積累的數據,建立數據對應關系,找到規律,建立數學模型,逐步向“以虛預實”方向研究,最終服務于產品研發設計,快速輔助新產品試制。
鞍山鋼鐵還與遼寧移動、中興通訊合作,在鲅魚圈基地建設了一張5G專網實現多場景協同的“5G全連接工廠”,鲅魚圈基地全覆蓋。在鞍山本部,建設了全球首個4.9GHz工業專網。
今年6月27號,國務院國資委對國有企業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提出了進一步要求,明確了“五轉、五化”具體內容,圍繞“研發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經營一體化、服務敏捷化、產業生態化”,去支撐“轉意識、轉組織、轉模式、轉方法、轉文化”,賦能企業各業務領域,帶動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
未來,鞍山鋼鐵將圍繞這些要求,推進數字化轉型,深化數據應用。圍繞數據驅動、技術支撐、流程優化和組織變革,實現業務數字化向數字業務化創新轉型,形成新生態體系,推動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耿鵬飛)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