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發展階段,京津冀企業應抓住制造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化機遇,構筑區域協調發展的競爭新優勢。企業是京津冀區域協調發展的基礎,也是加快建設新型工業化的核心?!?1月29日—30日,中國企聯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朱宏任在“2023年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大會 京津冀百強企業、北京百強企業論壇”上表示。
構筑區域協調發展競爭新優勢
朱宏任表示,京津冀的經濟結構互補性強、特色分明,制造業企業具有天然聯系,三地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布局,不僅一批大企業可以更好發揮龍頭作用,數量眾多的中小企業可以方便參與強鏈補鏈固鏈延鏈,特別是京津冀地區又是舉世聞名的智力密集區,高端人才豐富、交通發達、運輸便捷、物流成本低,便于在京津冀乃至更大范圍內配置優質資源,形成一批重要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新高地。
“在當前發展階段,京津冀企業抓住以制造業為主體的新型工業化機遇,構筑區域協調發展的競爭新優勢?!敝旌耆伪硎?。
在加快京津冀三地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中,要深入貫徹落實今年5月工信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等有關部門,以及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實施方案》。《方案》強調,到2025年京津冀產業分工定位更加清晰,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協同創新實現新突破,轉型升級取得新成效,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培育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鏈,協同機制更加健全,產業協同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對京津冀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更加凸顯。
朱宏任表示,在京津冀地區新型工業化建設中,大企業是頂梁柱,承擔著引領產業發展的重任;中小企業是堅實基礎,在保障就業、大力創新方面是當之無愧的生力軍。在推動京津冀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的過程中,要把建設以優質企業群體為核心的良好企業生態作為必不可少的條件。大企業應該有大擔當,攜手中小企業展現大作為;中小企業要堅持專精特新方向,在產業鏈關鍵節點上勇于攻關,解決卡脖子難點,鍛造競爭力。
政策支引領助力協同發展進入新階段
“京津冀新型工業化發展中,政府應積極促進骨干企業對產業鏈創新鏈價值鏈的系統整合,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加快形成一批現代產業集群,全面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朱宏任說。
朱宏任介紹,近三年來,由北京市企聯發起,天津、河北企聯積極響應,開展了三地企聯為制造業企業暢通產業鏈供應鏈的系列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開了好頭。
朱宏任表示,中國企聯將大力支持京津冀企聯繼續開展這一活動,全力配合三地政府落實各項政策,聚焦為企業、企業家服務的工作中心,圍繞高質量發展主題,突出新型工業化建設,不斷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領域,深化服務功能,創建服務體系,提升服務專業化水平。
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李石柱表示,近幾年,北京市政協經濟委在積極推進京津冀一體化產業鏈區域協同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調研,深入了解京津冀三地的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二是組織交流活動,促進三地企業的深度合作。三是推動常態化協作,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四是推動產業鏈協作,成立了醫藥健康、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軌道交通裝備等行業的產業鏈委員工作室,常態化收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對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訴求和建議,堅持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雙向發力,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
“十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北京市緊緊抓住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鼻子,充分發揮‘一核’輻射的帶動作用,加快構建4+7產業合作平臺,京津冀三地共同發起產業合作重點平臺目錄,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積注冊企業分別達1000余家和4000余家?!北本┦袊Y委一級巡視員楊鴻寶表示。
楊鴻寶介紹,北京研發、經濟制造、產業協同模式加速形成。京津冀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達1177家。培育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000余家,三地經濟總量已突破10萬億元,區域整體實力邁向新臺階、取得新突破。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產業協同發展已由疏解存量為主向共謀增量演進。北京市國資國企將繼續帶頭執行好各項機制、落實好各項任務。”楊鴻寶表示。
區域整體實力邁上新臺階
論壇上,京津冀三地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聯合發布了2023京津冀企業百強及其發展報告、北京企業百強及其發展報告,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理事、標委會副主任,北京企業聯合會百強工作專家委主任陳玉濤,就京2023津冀企業百強、北京企業百強及其發展報告進行了全面解讀,對企業發展下一步面臨的形勢、機遇和挑戰進行了分析研判,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陳玉濤介紹,京津冀百強是按照京津冀200強的規模進行的分析,京津冀經濟總量,百強企業突破了10萬億元,區域整體實力邁上了新臺階。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消息顯示,2022年京津冀地區的生產總值合計為10萬億元,按照現價計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跨越了4萬億的量級,分別是2013年的2倍和1.7倍,天津是1.6萬億,是2013年的1.6倍,京津冀三地的新興產業經濟也快速發展,京津冀三地的新業態持續升溫,京津冀三地的創新主體成長壯大。
陳玉濤介紹,京津冀百強的營收、納稅、資產、研發、投入全面增長。京津冀百強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4.1%,人均營收同比增長了0.3%,納稅總額同比增長了4.8%。百強企業營業收入的總和超過了14萬億,超六成的企業實現了同比增長。
“京津冀制造業百強企業超千億級的營收,貢獻了京津冀制造業百強總營收的50%,河北省的企業占比最多,占到了45%,將近一半,京津冀制造業百強的研發與人員投入都呈現雙增長的趨勢?!标愑駶硎?。
“未來,要大力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產學研多方協作,加強產業鏈和供應鏈協作,從而真正的推動企業更好的增長,能夠形成真正的內生性增長,以及在產業端上邊的合作和協同?!标愑駶f。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