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8點30分,工業強市江蘇省張家港市2023張家港東渡半程馬拉松(以下簡稱“張東馬”)開跑。12000余名馬拉松愛好者用腳步丈量美麗張家港,在奔跑中感受文明城市新風度。
萬人“張東馬”,全民嘉年華
本屆“張東馬”由中國田徑協會技術認證,江蘇省田徑運動協會、張家港市人民政府主辦,賽事獲得中國田協A1類賽事技術認證。
賽事設置了半程馬拉松(21.0975公里)、健身跑(10公里)、親子跑(5公里)三個項目,賽道沿途經過張家港多處核心地標景點。本屆“張東馬”賽事規模為12000人,其中半程馬拉松參賽人數為6000人、健身跑參賽人數為3000人、親子跑參賽人數為3000人。參賽選手平均年齡為36歲,最小的還不滿1周歲,最大的是今年已78歲的上海選手俞學勝。“這次很高興能到張家港來參加半程馬拉松,我的目標是跑到85歲。”俞學勝說。
經過激烈的角逐和比拼,半程馬拉松項目男子組冠軍由蘇州選手孫明濤獲得,槍聲成績為1時7分36秒;半程馬拉松項目女子組冠軍由南京選手宋金婷獲得,槍聲成績為1時14分49秒。
“張家港的賽道非常好,很平緩,很好跑,一路跑一路欣賞港城美景,非常愜意。”宋金婷說。
一次萬人馬拉松,更是一場全民嘉年華。
張家港的長跑愛好者張靚和丈夫、兒子還有剛滿10個月的女兒一家四口齊上陣參加親子跑。“讓孩子們體驗奔跑的快樂,從小培養他們不怕苦的精神,也想給孩子們留下一次難忘的記憶。”
12月3日是何煒豪9歲的生日,他和爸爸也報名參加了親子跑,在他看來“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
本次大賽中,港城人才跑團、新疆鞏留縣歌舞跑團等特色跑團組成一道靚麗風景線;來自美國、英國、日本、肯尼亞等12個國家的20多名外籍選手也讓“張東馬”更顯國際范。
值得一提的是,“張東馬”積極參與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并與上海、無錫等長三角城市馬拉松進行友好互動,聯合打造長三角城市群最具影響力的馬拉松品牌賽事。本屆“張東馬”男子個人半程跑進1小時30分、女子個人半程跑進1小時50分,即可獲得蘇奧體育承辦的長三角區域內馬拉松賽事直通免費名額(名額自“張東馬”開賽日起一年內有效,長三角內城市任選、組別任選)。
半程馬拉松,一座文明城
作為全國唯一榮膺文明城市“六連冠”的縣級市,張家港將“文明跑、文化跑、健康跑”作為本次大賽的關鍵詞。
老家鹽城的張家港新市民陸海艷,剛剛跑過終點線,志愿者就為她戴上完賽獎牌,還送上了一支紅色的玫瑰花。“我覺得張家港的志愿者很貼心,對我們女性跑者也給予了更多的關心和關愛。”
為保障賽事服務水平和質量,大賽期間,張家港共組織了近2300名青年志愿者,負責賽事物資發放、咨詢服務、引導更衣、起點檢錄、醫療點位駐守、賽后服務等,參賽選手零距離感受港城文明溫度。
在賽道沿途還安排了10個展示點位和23支啦啦隊近850人,為跑者鼓勁助威。
來自萬紅社區的鑼鼓隊早上6點不到就來到比賽的起點處,為參賽選手們擂鼓助威。鑼鼓隊負責人吳春芳說,“為選手們加油,為張家港加油,希望大家都跑出好成績,也希望我們張家港的發展越來越好。”
主辦方還在大賽終點舉辦了一場活力滿滿的運動市集——“張東馬”多巴胺市集,讓參賽選手在賞美景、品美食的同時,體驗港城冬日暖暖煙火氣。
從一流的賽事組織,到一流的賽道風貌,再到一流的賽事服務,高規格的“張東馬”成功舉辦,也彰顯著張家港運動健身事業發展的高質量。
作為全國首批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張家港秉承“開放、融合、共享”理念,以“四個一”工作機制為核心,通過“一體化建設打造全民健身新載體、多元化創新搭建賽事活動新場景、均衡化發展繪就鄉村體育新風景”等“八大路徑”,努力打造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縣域樣板。
截至目前,該市已建成大型體育場館22個、全民健身站點1050個、體育場地5664個,萬人擁有體育健身設施92.29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5.67平方米;成立市級體育社團35個、民辦非企業體育俱樂部56個、區鎮(街道)級單項體育協會115個,社會體育指導員總計達6030人、每萬人擁有量達41.8人,有組織體育人口達六分之一。
張家港還常態化開展“活力四季”“3+2”“3萬4千5百”活動,“3+2”即大聯賽、大展示、大比拼+積分賽、假日體育;“3萬4千5百”即萬人健步嘉年華、萬人馬拉松、萬人廣場舞,千人圍棋、千人瑜伽、千人健身操、千人柔樂球,百村籃球、百村乒乓球、百隊太極拳、百隊健美操、百個紙牌俱樂部,每年參與各類體育健身活動的市民超60萬人次。
去年,張家港市居民人均體育消費支出3154.6元,占當年人均消費支出的8%,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張宣 錢莉莉)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