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籌劃啟動到今天的6億用戶,釘釘用了9年的時間,打造成為我國企業級應用的標桿產品。如今,釘釘不再是人們眼中的那個只是“打卡”“社交”的簡單產品,而是早已深入到各個行業應用場景的帶動數十萬企業用戶提升效率、優化業務流程的得力“助手”。
根據財報會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9月30日,釘釘的付費企業客戶數達到10萬家,同比增長約40%。其中,小微企業占比58%,中型企業占比30%,大型企業占比12%;釘釘付費DAU(日活躍用戶數)超過2300萬戶。
而在新能源行業,釘釘早已滲透進來。
新能源行業本質依舊是制造業,其數字化轉型,除了使用技術手段縮短研發周期、提高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降低能耗、及時響應客戶需求等方面,還需要實現公司文化、組織架構和合作伙伴等方面的變革。面對迅疾的市場變化,在大環境中一支獨秀的新能源行業,亟需突破傳統IT架構的限制,滿足個性化的商業系統定制需求、提高產品智能化、應對產業鏈復雜性,將數字技術融入企業基因。
發布“3+3”新一代數字化解決方案
12月6日,在數字動能——2023新能源行業釘峰會上,釘釘正式發布新能源行業“3+3”新一代數字化解決方案,并宣布與天合光能、特來電、高景太陽能、華寶新能源等新能源頭部企業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動數字化升級,提升全行業、全球化競爭力。
據悉,針對新能源行業數字化過程中的實際需求,該解決方案,從員工、管理、生產業務以及組織保障等多重視角出發,為這一行業提供全球安全協同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管理。
“三個統一”即通過統一的APP、統一的賬號和統一的門戶,為企業打造一體化的協同和業務平臺。統一的APP意味著“一個釘釘就夠了”,無需安裝繁多應用;統一賬號指員工可以以一個賬號授權多個組織任職、登錄多個應用;統一門戶指多種應用和功能都集成于釘釘,數據、流程相互打通。
“三大能力”包括全球協同能力、全域安全能力和業務智能化能力。全球協同能力為企業提供全球統一信息安全架構、數據跨境合規、數據和服務本地化等服務;全域安全能力提供數據防泄漏、風險行為預警等方案;業務智能化能力則包括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智能工廠、智能管理駕駛艙等多種智能化方案。
“3+3”新一代解決方案還為數字化項目成功落地運營提供了三大組織保障建議。通過建立數字化轉型組織、全員參與的創新機制和持續運營的機制,保障數字化從理念、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一以貫之。
峰會現場,釘釘與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高景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華寶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和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簽約儀式。未來,天合光能將基于專屬釘搭建全球一體化IM溝通協作平臺;高景太陽能將基于釘釘打造溝通協作、統一辦公、安全合規、應用集成、項目任務等五大平臺。華寶新能源通過釘釘IDaaS打造企業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基于專屬釘釘實現全球協同辦公,并運用低代碼搭建培訓、設計任務分配等業務系統;特來電將釘釘作為核心溝通工具,結合特來電云平臺,建設智能辦公、安全運營、業務集成、高效協作四大平臺。
在釘釘總裁葉軍看來,數字化不是買來的,真正的數字化源于企業對自身業務的理解。今天的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面臨著技術革新、市場變化等種種不確定性。數字化的價值,在于幫助企業的管理、生產、經營變得更具韌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打造新能源行業標桿案例
今天,釘釘在助力企業全面智能化道路上,已打造17條產品線、55個場景全面接入大模型,完成智能化再造;釘釘同時面向生態伙伴和客戶開放智能化底座AI PaaS,下接大模型,上連用戶需求。
在滲透新能源行業的進程中,釘釘已為行業打造多個標桿案例。
例如,釘釘為晶科能源開發的專屬辦公管理App“晶彩”,集成100多個功能,目前公司內部覆蓋率已經達到90%以上,形成了員工使用更加頻繁,開發功能不斷完善的良性循環。晶科能源業務遍布180多個國家,員工數量約5萬余名。目前有超過95%的員工都接入了晶彩,日活超過85%。
某光伏行業制造龍頭,覆蓋光伏產業鏈上中下游,實現硅片、電池片、組件等光伏主產業鏈的垂直一體生產制造。在該企業的一家智慧工廠中,生產線可實現無人搬運、自動分類、自動包裝,機械自動化生產率達90%。
盡管該制造企業的智慧工廠已實現高度數字化和智能化,但目前來看,多個業務場景中依舊存在“人遷就系統”的情況。此外,該企業尋求借助各種AI工具實現全生產流程的預控預判,以升級到下一個精益智能化階段。因此,它對于AI大模型滲透進各個業務場景提出了更多需求,而AI大模型無法直接進入應用場景。
為了解決傳統BI在數據分析層面的限制,該企業在自己進行AI大模型的探索之后,最終選擇通過釘釘數字員工實現智能調取、分析數據表單的功能。目前,該企業的核心工廠和車間都已用上數字員工進行數據分析,BI數據調用率大幅提升。
數字員工僅僅是釘釘AI PaaS的一個應用側面。AI PaaS是讓AI大模型真正變成生產力工具的一條通路。在解決了大模型的安全問題、性能問題后,釘釘AI PaaS下接大模型能力,上聯企業業務需求,可以真正讓AI大模型進入新能源企業的應用場景中,降低開發運維的門檻。
數據分析成為該企業擁抱AI大模型的第一個落地場景,是因為這一業務場景較為單一,自然語言的可能性可被窮舉。此外,該企業還對AI能力提出了更多需求場景,譬如在工廠巡檢環節中,通過AI能力自動生成工單,甚至基于AI實現生產全流程的預判等。
基于釘釘的大模型能力與第三方開發者的工程化能力,該企業日后無需進行自然語言與機器語言的“翻譯”,便可在更多場景中實現AI應用的批量開發和輕量接入,且不需進行后期調優。
11月28日,賽力斯汽車、臥龍電氣驅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釘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共同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數字化升級與產業鏈協同。
面對不確定性 重組新一代數字化系統
今天,我們一直在講企業數字化轉型,也看到眾多的企業數字轉型的成功實踐案例。那么這一切的底層邏輯是怎樣的,或者說是什么原因在驅動著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信息化百人會執委安筱鵬看來,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加拉帕戈斯”效應正在形成,具體表現是“產品高頻創新+生態加速演進+組織敏捷進化=競爭力重構升級”,這意味著該行業對數字化提出諸多新需求。
安筱鵬解釋到,數字化轉型的邏輯的起點,就是如何面對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即如何面對產品的復雜性,面對軟件定義的智能體,面對供應鏈的復雜性,企業如何實時在線優化,當產品賣出去之后和客戶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運營,面臨整個生產的復雜性,當需求變的越來越不確定性的時候,數字化解決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面對復雜系統的不確定性。
安筱鵬表示,需求端從過去的確定性變為不確定性,訴求從提升經營效率到如何支撐高頻創新。從企業內部管理到客戶運營,一個封閉的技術體系到低頻的系統如何引進開放高頻動態,甲乙雙方的關系由提供一套解決方案演進到智能化運營。
“釘釘PaaS平臺的創新性就在于,能夠支持企業加速傳統軟件和業務系統的解構和重組,構建面向角色、面向場景的組件化、平臺化的系統,基于低代碼開發工具、海量SaaS軟件、開放的API接口,重組成新一代數字化系統,適應多場景化、多角色化的數字化轉型需求。”安筱鵬說道。
在安筱鵬看來,釘釘做的“一件事”是,當整個軟件體系架構在新時代解構和重組的過程中,釘釘搭建一個平臺,包括低代碼的aPaaS,系統之間集成的iPaaS,數據沉淀的dPaaS,還有AI PaaS,提供了很多功能組件和平臺,幫助企業把傳統的那套技術架構牽引到新的解決方案。這里面,組件可以來自于ISV開發,可以企業自己去搭建,也可以應用釘釘原生提供,基于這樣的一套技術架構,可以幫助企業構建自己新的軟件架構和解決方案,而只有這樣的解決方案才可以面對今天企業復雜的業務系統。
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底層邏輯,在新能源行業面臨全球協同、信息技術安全、員工管理和業務效率等挑戰,釘釘基于可集成的PaaS底座能力,聯合開放的生態系統、AI能力的場景化應用以及安全防控能力,提供了敏捷的、個性化、智能化的數字化新模式。事實上,滲透到新能源行業也成為了釘釘助力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又一成功實踐和進階。(耿鵬飛)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陳雪輝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