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職業技術學院不只傳授知識和技能,還通過教學讓學生具備更多的綜合素質,激發創造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意識到需要具備不同的能力來適應未來的職業和生活。浙江省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簡稱臺職院)就是其中一個典范。
臺職院黨委書記陳昌筍頗有感慨地介紹,臺州職業教育體系中注重混合+雙元教育模式,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思考機會,鍛煉動手能力。面對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之路,我們正在積極開創性地探索臺職院“混合”與“雙元”現代職業教育辦學的新模式、新路徑。
校企融合 教學現場亦是制造工廠
隨著智慧工廠、大數據、互聯網等快速興起,新型工業化和新一輪工業革命發展勢不可擋,企業已邁入轉型升級、騰籠換鳥、低碳經濟和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發展理念、思路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許多企業快速布局海外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高技術人才的需求變得更為迫切,已從“被動式”硬塞“變”如今的 “饑餓式”尋求。
在浙江臺職院與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的華海學院,校領導表示,自新生進校起,學校除了根據國家教育大綱進行理論知識教育外,還把行業、企業自身生產工藝的性質、特點作為學生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同時,還有效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企業文化,以樹立好學生初期的人生觀、價值觀,幫助他們樹立勵志報國的人生目標。
所謂3+2長學制就是在原有企業辦學(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上,通過選拔考試直接升入雙方共同舉辦的華海學院,畢業后即為大專畢業生。這不僅可以有效共享校企優質資源,攜手共同發展,主要的還在于為企業留住了人才。這種優質的高職教育,充分體現了創新教育模式的巨大優勢。 一位已成為企業一線管理骨干的員工這樣表述:“父母早些年就來到臺州打工,我初中畢業后就考進了華海職業技術學校,5年后不但順利拿到了大專畢業證書,還有幸成為一家知名上市公司的高技術人才,為了這份恩情,我會努力把所學的‘本事’全部奉獻給培養、培育自己的公司”。
華海學院成立于2020年,是3+2長學制校企“雙元”辦學的一個典例,它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開門辦學、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種實現形式,是校企對接、相互嵌入、產教融合的一個新形式與新載體。
對學生教育培養的引導,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松用了一句很形象的話作比喻:“武功真諦,你要學的是‘吸星大法’而不是‘乾坤大挪移’”,告誡學生要認真、謙虛地吸納老師、師傅們所傳授的各種本事。浙江華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九洲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人士認為,眼下,各行各業新技術、新裝備加快應用,眾企業加速布局全球,對實操型高技術工匠更為重視。“企業能走多久就看人才有多少”“人才是企業永續發展的第一要素”,是參與國際競爭的第一生產力。
臺職院按照“院司一體”的混合所有制建設模式,先后與珠海市歐亞汽車技術有限公司、浙江臺州金橋集團有限公司簽約成立汽車工程學院。該院經過6年左右實踐,已成為擁有覆蓋汽車全產業鏈的現代產業學院,汽車專業群被列為浙江省高水平A類專業群。“院司一體”合作辦學模式等相關成果引起了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
國際合作 定點培養企業所需之人
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選擇參加與學院、企業培訓的雙意向選擇,有目的地進行培養,定期到企業參加輪崗、定崗等實操培訓,畢業后就能夠被企業直接“領”走。
臺職院與中德職業技術學院合作的“雙元”制教學,是為加強學校與國際高水平職業教育機構和組織合作,引進國際優質資源、教學標準發展教育的一種全新模式。它聯合德國BBW教育集團和德國萊比錫工商業聯合會(簡稱IHK),學習借鑒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范例,引入IHK職業資格標準和遵循“能力本位”人才培養理念,是學校與歐洲先進職業教育資源成功合作的又一經典案例。
在浙江拓卡奔馬有限公司、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座談時,三家公司人力資源相關負責人都表示,臺職院為了能把二級學院的20多個專業更有效地嫁接到企業,從2022年開始就主動與臺州當地5家上市公司對接,創新提出成立“企領學院(企領班)”2+1培育模式,即:前兩年學生在校學習文化理論知識和技能,第三年學生到企業接受“雙導師”制教育、培養(即:學院和企業各派出班主任、老師和工程師作為學生導師,并共同制定教學方案、培養計劃等)。
對于浙江拓卡奔馬有限公司、浙江銀輪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來說,中德學院機電一體化、數控技術等專業學生,學生更受青睞。因為中德學院學習借鑒的是德國“雙元制”教育,有助于縮小中國制造與歐洲國家在技術、標準適用性、人才通用性等的基礎性差距。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浙江得樂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神洲藥業有限公司及浙江興宇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都不同程度地表示,企業擁有了良好的高技術人才,才能穩健發展并提升自身國際競爭力。臺職院在專業、課程設置上不僅結合區域經濟和產業長期發展的大趨勢,突出職業技術教育表現形式,還根據國內、國際產業經濟發展大背景、大形勢,打破常規開門辦學,大膽嘗試,“雙元”制中的中德學院和“混合”所有制中的企領學院以及“院司一體”實行的“雙導師”制等的大思路、拓展了出路、實現了雙贏。
校企同行 培育高技術人才隊伍助力高質量發展
浙江省臺州市民營經濟十分活躍,社會蓬勃發展。助力大國工匠培養,打造技能人才的“成長搖籃”已成為中國高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中的重要一環。多年來,臺職院始終堅持“高教性、職教性、地方性”的“三性”辦學定位,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宗旨,秉承服務民營經濟、產城融合、精于臺州制造的辦學理念,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
據了解,臺職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占地面積約550畝,12個二級學院,現有教職工670多人,其中高級職稱210多人,有碩士博士學位的約480人。擁有省級教學團隊3個、省級專業帶頭人約13人、1人入選省青年科學家培養計劃和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開設35個專業,其中教育部教學改革試點專業和骨干專業2個、3個,省示范專業3個、省優勢專業5個、省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省高水平專業群2個。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1門,省級教學和課堂改革項目約64項,國家規劃、省級重點等教材50部,省教學成果獎7項,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近年來,臺職院充分發揮二級學院的強項和優勢,創新合作辦學、院司一體的思路,特別是“混合所有制”“雙元制”中的開門辦學模式,給高職院校畢業生能更好地邁向社會打開了“新窗口”。
建有校內實訓基地38個、實訓實驗室約226個,擁有國家數控技術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基地1個、中央和省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實訓基地2個、教育部“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協同創新中心和智能制造領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養基地各1個及省級示范性實訓基地9個。2007年躋身全國優秀高職院校行列。2009年列入浙江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單位,面向全國14省招生。現為浙江省“雙高”學校建設單位。
學校35個專業中有約20個直接對接臺州五大主導產業,為社會輸送優秀高職人才1.5萬名左右,其中約70%在臺州就業,年畢業生就業率達98以上。目前,學校與3個地方政府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與20個政府部門深度合作成立了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與約138家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合作并與眾多企業共建了實驗室、實訓室等等,促進了科技成果孵化和新技術推廣30余項。先后與北京大學、新加坡哈福特學院、澳大利亞斯文本大學、臺灣東南科技大學等近20所國(境)內外大學(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
目前,學院正立足臺州,面向浙江,輻射長三角,全面落實“建雙高、辦本科、升大學”的“三步走”戰略。展望未來,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陳昌筍表示,學院還將繼續擴大優質職教“國際朋友圈”,堅持“教隨產出、校企同行”協同“走出去”模式,積極推動優質平臺建設,服務國際產能合作,增進國際理解、文化互鑒,開展更深層的合作,結出更豐碩的交流成果,為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改革,建設教育強國、制造強國做出更大貢獻。(滿珠 國香)
編輯:李芊諾
責編:汪黃任
審核:張永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