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是我國經濟制度的內在要素,也是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江蘇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接近六成的GDP、六成多的稅收、近七成的全社會投資和企業研發投入、八成以上的新增就業崗位、九成以上的企業數量。”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沈劍榮1月16日在江蘇省政府召開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民營經濟已經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業創新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創造社會財富的主要來源,在穩增長、促轉型、穩就業、保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據了解本次《若干措施》的制定出臺,主要是瞄準當前制約江蘇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堵點難點,聚焦民營企業“最愁、最盼”,制定“政策帶感、企業有感”、充分體現江蘇辨識度的政策舉措。在具體內容上,提出4個方面20條具體舉措。
第一個方面是提振發展信心,優化服務水平。精準高效的政務服務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若干措施》從拓展民間投資領域、完善公平競爭機制、破除招標投標壁壘、優化涉企行政服務、優化監管執法方式、常態化推進拖欠賬款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管理等方面提出7條具體舉措,進一步提升服務效能,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環境。
第二個方面是提升發展動能,加大要素供給。要素使用和保障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動力。《若干措施》從強化金融助企惠企、優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大項目用能支持、加強環境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4條具體措施,實打實地給予民營企業要素使用支持,全力以赴為民營企業在發展上解憂、幫扶上解渴,寧可“要素等項目”、不可“項目等要素”,確保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適度傾斜。
第三個方面是助力做優做強,推動創新發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源頭活水。《若干措施》從提升創新創造能力、推動創新資源共享、支持企業轉型提升、支持參與國際循環等方面提出4條具體舉措,切實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重大技術創新,推動不同所有制企業、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真正點燃科技創新的強大引擎。
第四個方面是強化權益保障,穩定發展預期。依法保護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是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法治要求。《若干措施》從保障企業合法權益、引導企業健康發展、加強企業梯度培育、加強組織統籌協調、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等方面提出5條具體措施,依法推動行政執法減免責清單再“擴面”,最大限度減少偵查辦案對正常辦公和合法生產經營的影響。
在優化提升服務效能方面,將出臺“三張清單、一個指引”,第一張清單是建立省級年度民間投資重大項目清單,今年除列入省級重大項目的210個民間投資項目外,單列200個民間投資重大項目清單,當年投資652.2億元。第二張清單是優化完善免罰輕罰清單,建立健全經營主體容錯糾錯機制,進一步推行包容審慎監管。第三張清單是鼓勵各地建立健全政商交往正面清單,明確黨政干部和民營企業家交往規則,鼓勵黨政干部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真心實意靠前服務。一個指引是出臺鼓勵民間投資進入交通、水利、清潔能源、新型基礎設施、先進制造業、農業農村、市政、環保、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細分行業指引指南,進一步細化民間資本進入相關領域的操作指引。
在工作機制方面,將建立五大機制。一是建立常態化項目推介機制;二是建立違規問題線索部門共享和轉辦機制;三是健全經濟犯罪立案審查、執法司法監督等機制;四是健全企業重整價值識別機制;五是建立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加強多元化政企溝通聯系,充分發揮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作用。
為推動政策落地落實、切實解決民營企業急難愁盼問題,《若干措施》還明確了一些指標性的要求。比如,在支持民營企業開展重大技術創新方面,提出省重點研發計劃、省科技成果轉化等項目由民營企業參與組織實施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60%。比如,在加強民間投資項目要素保障方面,提出進一步簡化項目能評審批流程,全省每年新增能耗支持民間投資項目比重與民間投資占全社會投資比重相匹配,原則上不低于70%,在能源要素的使用上給予民營企業更多的傾斜和支持。比如,在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方面,提出要發揮政府性融資機構作用,對民營企業的融資擔保業務比重原則上達到80%,下大力氣積極支持緩解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政策推進落實過程中,我們還將強化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做好政策落地成效的評估督導,真正把民營企業反映強烈的問題解決好,切實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優做強。(雨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