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系統,持續加強政校企深度合作,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構建高質量發展生態,1月24日下午,由福建省產教融合促進會主辦,廈門市工信局指導,廈門萬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轉型升級科技委員會聯合承辦的產教融合與數字化轉型研討會在廈門成功舉辦,吸引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超百人參會。
此次研討會匯集政產學研用等各方資源要素,圍繞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賦能、數字化場景應用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廈門市工信局、廈門市人社局和廈門市人才服務中心等部門,廈門大學、福州大學、華僑大學等11所福建地區院校,中國高科、易智時代、鳳凰創壹、萬久科技、海辰儲能、浩辰軟件、攸信信息、路達工業等38家企業,以及閩西南工業仿真協同創新中心、廈門市智能制造企業協會、廈門市新材料產業協會等15個行業協會齊聚一堂,營造創新主體、創新要素與創新環境氛圍,通過技術、信息、知識、資源等的交互和共享,加速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促進數字化賦能企業、院校良好環境的構建,推進產業技術化,助力廈門市先進制造業倍增計劃的實施。
會上,廈門市工信局副局長鄧建華指出:當前技術更新迭代速度快,數字化轉型是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生動和發展的一種高層次轉型,我們要把高??萍汲晒D化為企業生產力,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要積極構建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行業協會等多層次、多元化、多節點的創新立體結構,推動產教融合走深走實、走細走遠,助力全市企業實現創新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和高效配置,在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中加速技術產業化升級轉換。
在數字化賦能教育方面,北京易智時代科技有限公司C00李勁青分享了《空間計算引領教育行業數字化轉型》,廈門鳳凰創壹軟件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林慶平分享了《XR 數字孿生技術與高校產教融合探索》。
在數字化賦能企業方面,廈門大學電影學院副院長、教授姚俊峰分享了《智能巡檢機器人》、福州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5G+工業互聯網研究院院長、教授黃捷分享了《工業數字化轉型與產教融合》、合肥中科深谷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教育事業部副總經理任浩分享了《產教融合 開源賦能 共同打造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人才培養生態圈》。
在產教融合方面,廈門萬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助李沃崢分享了《臺企轉型升級探索》、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創新中心教授洪專分享了《基于科技成果轉化和服務的產教融合模式構建》、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產教融合事業部教研總監劉渝分享了《服務地方經濟 賦能人才培養高科產業學院建設案例分享》。
數字化變革是一項系統工程。當前,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已成為政府社會及企業層面共識,數字化賦能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已是壯大中國中小企業力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通路之一。中小微企業在數字化賦能的實踐中還存在路徑不清、成本顧慮、資源條件支撐不足等問題。如何通過“政產學研用金”生態建設,依托數字化生態體系,支撐產業鏈大小企業融通發展,產教融合與數字化將是重要路徑。
數字化變革同時也給教育領域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從在線教育和遠程學習到虛擬現實、增強現實與擴展現實等技術的應用,專精特新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設施設備方面應用廣泛,探索產教融合的實施路徑、模式,對于支撐新工科建設,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福建省產教融合促進會為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盈趣科技、科華數據、龍凈環保等單位共同發起,福建省教育廳為業務主管單位,福建省民政廳為登記管理單位;由黃紅武教授擔任會長,目前會員單位共76家,由20所省內高校、職業院校以及56家企業、科研院所、投資機構等單位組成。以“產教融合、創新驅動,構建高質量發展新生態”為目標,發揮資源、平臺、創新等優勢推動福建省的經濟升級和創新發展。
接下來,福建省產教融合促進會將主動承接廈門市乃至福建省各地區的產教融合任務,為促進區域教育、人才、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區域經濟的動能轉換和科技創新的提檔升級做出積極的貢獻。
以“廈門高端制造公共服務資源池”為基點,進一步推動更多的科研設施、資源和數據開放共享,促進區域產業鏈各端的交叉融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科研支持力度,為廈門產業發展、高校學科建設提供支撐;
在“廈門制造業數字化產教融合平臺 ”基礎上,以卓越工程師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專精特新學院等建設為抓手,支撐可延續、可復制的校內、校外實訓相結合的各層次產業人才培訓體系建設路徑與商業模式探索,支撐新工科建設;
圍繞國產工業軟件、高端制造裝備、高端儀器設備等未來產業,以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產業人才基地、賽事如 iCAN 等為依托,發揮基地、賽事高層次人才交流匯聚特長,匯聚創新要素,鏈接產學研用金,推進生態建設,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探索產教融合支撐戰略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新路徑新模式。(郭子文 金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