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新聞發言人2月6日就“兩融”融券業務有關情況答記者問。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提出了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嚴禁證券公司向利用融券實施日內回轉交易(變相T+0交易)的投資者提供融券,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等三方面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的措施。華夏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迅速響應,紛紛于當日宣布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
在業內人士看來,證監會進一步加強融券業務監管,對于市場關注的熱點予以回應,首次提出嚴禁融券變相T+0交易,體現了維護市場公平交易秩序的理念,也有利于提振投資者信心。預計后續融券規模將平穩有序下降。
嚴禁融券變相T+0
“經研究決定,我會對融券業務提出三方面進一步加強監管的措施。”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
具體來看,一是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以現轉融券余額為上限,依法暫停新增證券公司轉融券規模,存量逐步了結;二是要求證券公司加強對客戶交易行為的管理,嚴禁向利用融券實施日內回轉交易(變相T+0交易)的投資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續加大監管執法力度,依法打擊利用融券交易實施不當套利等違法違規行為,確保融券業務平穩運行。
業內人士分析,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直接限制了融券最主要的券源,同時明確“存量逐步了結”,既對存量安排提出要求,又作出“逐步”解決的安排,預計在維持市場平穩運行的前提下,融券規模將平穩有序下降。
暫停新增轉融券規模等措施公布后,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廣發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國泰基金、華寶基金、華泰柏瑞基金等多家公募6日紛紛公告稱,將嚴格落實證監會關于融券業務的相關要求,暫停新增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審慎穩妥推進存量轉融通證券出借規模逐步了結,確保相關業務平穩運行。
促進融券制度更好發揮功能
兩融制度是成熟資本市場常見的基礎性交易制度,其為市場多空雙方提供了交易工具,有利于提升資本市場價格發現能力;我國融資融券機制于2010年引入,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工具。融券業務發展至今,相關制度不斷優化,但規模仍相對較小。
“近期,我會結合市場情況對融券業務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監管的舉措。相關制度實施以來,融券余額已下降24%,目前降至637億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如是說。
專家分析,融券規模總量不大,相比于A股市場整體的交易力量,當前融券交易對A股市場走勢產生的影響十分有限。
目前,交易所對于融券賣出交易設有嚴格的報價規則要求。上海、深圳、北京證券交易所均明確規定“融券賣出的申報價格不得低于該證券的最新成交價”,并在交易環節對投資者融券賣出申報價格進行前端監控。
持續規范融券行為
2023年10月融券新規發布以來,證監會多次出手持續規范融券行為,政策落實效果顯著。
“2023年10月,發布通知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員工通過參與戰略配售設立的專項資管計劃出借證券,并適度限制其他戰略投資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總體看,政策落實效果符合預期。”證監會機構司司長申兵日前在證監會新聞發布會上說。
證監會日前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強調,突出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重點完善發行定價、量化交易、融券等監管規則,旗幟鮮明地體現優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1月28日,為貫徹以投資者為本的監管理念,證監會進一步優化了融券機制。
自上述安排發布后,多家券商修訂業務合同、調整交易規則,進一步加強業務管理,防范兩融業務風險。在業內人士看來,完善兩融業務交易規則,有助于保護投資者權益。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