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霍 悅
“2023年紡織行業頂住現實壓力,圍繞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中保持回升向好態勢?!?月26日,中紡圓桌論壇第十八屆年會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在會上強調,紡織行業正處于向更高級形態和更合理結構躍遷的關鍵期,圍繞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戰略方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根本動力。
從外部環境看,全球供應鏈格局深刻調整,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流,新興國家承接產業轉移步伐加快。紡織供應鏈布局呈現分散化、區域化重構的趨向,行業面臨復雜的競爭態勢。從產業自身看,結構性問題與周期性矛盾交織,利潤發展空間承壓。產業的發展階段、體量規模、價值貢獻、結構特征,決定了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面臨著更大的資源環境約束、成本壓力、轉型需求。
“新質生產力是突破現實瓶頸的關鍵所在?!睂O瑞哲指出,新質生產力在助力行業進一步破題新賽道突圍、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方面,成為累積、提升發展韌性新的突破口。對于紡織行業而言,新質生產力的具體內涵包括哪些?如何應對融合創新、應用場景、國內大市場等方面的機遇與挑戰?
“深刻認識把握新型工業化的戰略定位、重要內涵、方法路徑,是發展紡織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前提和科學行動指南?!惫I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何亞瓊建議,紡織行業要腳踏實地,以數字生產力筑牢紡織產業制造優勢;內外兼修,以品牌影響力激發紡織產業底蘊優勢;守正出奇,以科技創新力展現紡織產業體系優勢;放眼全球,以高水平開放合作拓展產業空間優勢。
孫瑞哲表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高質量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方面要錨定科技、強化創新,努力發掘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潛力,增強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支撐,另一方面發展科技、金融、技術、數據等創新要素市場,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推動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流動集聚。
此外,紡織行業要立足國內統一市場優勢,充分發揮市場推動產業科技創新的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作用。加快產業低碳轉型,推動綠色發展,積極踐行社會責任,形成激勵企業主體勇于創新、敢于擔當的良好市場生態。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兼顧效率與安全優化國內產業布局,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環境。
整體來看,以新材料延展新空間,不斷開拓纖維新材料、紡織復合材料及產業用制成品的品類與應用;以新要素更迭新制造,數字技術、數據要素與紡織先進制造深入融合,推動制造技術與制造模式升級,穩固紡織行業供給能力和產業體系基礎;以新業態支撐新發展,與生物經濟、綠色經濟加速融合,重塑從原料到產品、從制造到回收全生命周期,突破原料等產業瓶頸。
“以ChatGPT、Sora為代表的生成式AI模型迅速躍升為全球科技領域前沿熱門話題,人工智能技術強大的語言理解能力、文本、視覺和場景塑造能力以及創意靈活性進入全球時尚產業視野。”在北京華夏工聯網智能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喜文看來,隨著生成式AI實現技術突破,人工智能將通過設計端、生產端、用戶端重塑紡織服裝產業,貫通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質檢、智能銷售和個性化定制的產業價值鏈條,大幅降低相關環節人力投入和資源浪費,為紡織企業拓展新賽道帶來全新機遇,以深化數智融合推動發展紡織行業新質生產力。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關利欣認為,在改善社會預期的推動下,擴大紡織行業有效需求,應用好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消費結構變化及發展特征為牽引,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立足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熱點,增強新工藝、新產品開發力度,豐富產品品種,提高產品工藝設計和質量,創造更多有助于激發新需求的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獲得感和滿足感,不斷釋放消費潛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