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國超
“我剛剛在北京參加了180萬噸/年乙烯項目的研討會,這是全世界目前規模最大的乙烯項目。這個項目要采用我們研制的壓縮機,成功后將是我們又一個里程碑的項目。我認為這項創新性的工作就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體現?!钡谑膶萌珖f委員、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姜妍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 姜妍
突破石化重大裝備“天花板”
乙烯是石化工業重要原料,其生產規模和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乙烯壓縮機可稱為乙烯工業的“心臟”,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代表著石化裝備最高水平,曾長期被國外壟斷。
在2011年我國首臺百萬噸級乙烯壓縮機在沈鼓集團下線后,120萬噸、140萬噸、150萬噸,再到180萬噸,姜妍帶領團隊近年來不斷突破乙烯裝置用離心壓縮機組及配套設備的“天花板”,讓國產重大裝備的“中國芯”越來越強大。
身處東北老工業基地,沈鼓集團歷經70余載滄桑,依然蓬勃發展。姜妍認為,沈鼓集團擁有三大核心優勢:首先是技術優勢,憑借持續的創新和深厚的技術積累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其次是人才優勢,即擁有一支技術精湛、愛崗敬業的團隊;最后是制度優勢,靈活高效的管理體系和制度改革,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沈鼓集團多年來始終如一堅守在機械制造領域,長期的聚焦與深耕本行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優勢。以創新驅動為核心,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與技術力量,平衡發展軟硬實力,實現產值持續增長,鞏固在實體經濟中的地位。
“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沈鼓集團自成立之初便深刻理解到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性。起初,他們依賴技術引進來發展,但很快意識到沒有國家會出售自己的核心技術。因此,沈鼓集團轉向自主研發,始終將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放在企業發展的核心位置。從無到有,從有到精,打破外國壟斷、攻克“卡脖子”技術難關,沈鼓集團在科研的道路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所以,姜妍認為,對于制造業而言,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創新。
人才激勵推動技術進步
為了推動技術進步,沈鼓集團特別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和激勵。在物質待遇、精神鼓勵以及生活支持方面都對技術人員給予極大的扶持,從而確保了技術團隊的穩定性和持續的技術成果輸出。員工們也始終懷揣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推動了產品的不斷創新和升級。
“以我個人的經歷為例,我的職業軌跡從擔任室主任到成為沈鼓集團副總工程師。在科技領域勤奮工作的同時,我也被評選為沈鼓集團的特等勞模,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眾多榮譽。企業不僅為技術人員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也讓我們在這個過程中更能實現個人價值,感受到職業成就的喜悅。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我們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不斷追求卓越?!苯蛴浾咧v述說。
作為國務院選定的試點單位,2022年沈鼓集團實施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旄暮螅瑔T工的積極性得到了顯著提升,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今年初,沈鼓集團聚焦客戶導向,成立了解決方案中心,構建了售前、售中、售后的“鐵三角”模式,促成良性發展循環。姜妍表示,此舉旨在提升產品質量,并拉近與用戶的距離,讓制造的產品不再是冷冰冰而是富有溫度,從而增強市場競爭力。
不斷打造新的競爭力
姜妍認為,在未來的企業發展中,既要保留并傳承優秀的傳統,又要持續推動創新,這樣才能實現持續的自我超越。鑒于當前制造業激烈的競爭環境,需要致力于提升產品的性價比,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同時,也應不斷探索和開拓新市場,支撐企業獲得長遠發展和持續的競爭力。
今年全國兩會,姜妍結合遼寧省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支持遼寧打造中國北方氫能產業中心和支持沈陽大力發展儲能裝備的建議。姜妍認為,遼寧省發展氫能產業基礎較好。如果國家能給予支持,遼寧省就能夠利用科研優勢加快突破氫能核心技術,通過規?;瘧弥ξ覈鴼淠荜P鍵裝備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維護好國家能源安全。沈陽市擁有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門類齊全。大力發展儲能裝備,有利于助力新型電力供給、節約能源消耗、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同時姜妍還提出加快推進遼寧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建議,希望支持遼寧創建國家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先導區,舉辦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規?;苿又行∑髽I數字化轉型。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