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企業如何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增強對今年的信心和底氣?該怎么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對話》欄目特別策劃《對話》·開年說,跟隨主持人陳偉鴻走出演播室,走進十大產業最鮮活的一線,零距離走近十位知名企業家,在問答中真實記錄企業家的所思所想,力求以當下中國經濟中最受關注的十大產業的代表性企業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實踐給出這些答案。
節目聯合了每日經濟新聞、貝殼財經、《財經》雜志、《中國工業報》、大公網、《企業觀察報》、新浪財經、虎嗅八大媒體特別呈獻。
央視財經《對話·開年說》
3月2日,《對話》·開年說第三期,讓我們看看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怎么說。
李書福:在穩住的前提下更好地發展,最大可能的尋求突破。
針對甲醇汽車的發展現狀,李書福認為,甲醇汽車這個方向現在已經不斷地得到驗證,不斷地得到肯定支持。比如歐洲,已經出現說2035年以后,內燃機可以繼續地存在,但是使用的燃料必須是“電子燃料”,它不叫甲醇,其本質就是甲醇,這種內燃機的汽車就可以永遠地存在下去。還有現在全世界的遠洋運輸的輪船,現在基本上都用甲醇作為燃料。現在所存在的這個汽車95%以上都是傳統汽車,每年銷售的汽車80%以上也是傳統的汽車。
李書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團整個市場結構、產品結構和盈利結構,2024年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因為這個格局已經定了。但是整個世界,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汽車這個行業,可能會繼續地發生變化。因為現在確實面對著很多的不確定性,但無論如何我們要充滿信心,要有一種自信。2024年從吉利的生產銷售規劃來講,我們還是按照增長20%規劃。
面對國內汽車市場的激烈競爭,李書福認為,既要考慮智能電動化轉型,又要考慮整個成本結構或給消費者所帶來的性價比,要把握好這個節奏,而不能一窩蜂地都搞新能源,都是智能電動化轉型,覺得市場也很難一下子接受。
李書福表示,不能出現太多的起伏和波折,這是第一重要的,如果穩都穩不了,那就滅掉了。所以要先穩住,在穩住的前提下更好地發展,盡最大可能的尋求突破。
董明珠:要有耐力,要有挑戰精神,要有那種刀刃向內的精神
在格力電器的模具公司,董明珠向主持人格力自主研發的五軸控制中心,她介紹到,從模具公司當年僅有一臺是我們自己的數控機床,到今天基本上全部要更換為我們自己的數控機床。董明珠感慨的說,第一要有一種耐力,第二要有挑戰精神,第三要有那種刀刃向內的精神。
董明珠表示,格力已不僅僅是一個空調企業,也不是一個家電生產制造商,而是一個工業裝備自主研發,自主設計,自主制造的企業。
面對格力如今發生的巨變,面對一些不被理解,董明珠表示,盡管有些不好聽的聲音,但是正能量的聲音還是遠遠大過這些負能量的聲音,所以你不要被它所困擾。
“我們制造業是最辛苦的,它賺的是辛苦錢”董明珠說道,企業是有責任的,我們企業如果仔細看,它了不起,它又沒什么了不起。了不起,是諸多的企業支撐了國家的發展,它了不起。但是單體的一個個體來講,又沒什么了不起,因為獨木不成林,所以要不斷地去創新。(喬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