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 記者 曹雅麗
“作為企業界代表,海爾緊扣國家關于新質生產力的指示精神,積極踐行企業的責任,在突破新科技、創造新模式和構建新生態等方面持續推進,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全國人大代表、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
周云杰介紹,突破新科技就是要持續聚力突破原創性、顛覆性技術,為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新動能;創造新模式就是要創新產業發展模式,從大規模制造向大規模定制探索轉型,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構建新生態就是從零和博弈的傳統模式轉變為共創共贏的新生態,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新生態。
新質生產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對此,周云杰認為,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創新,建立高質量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的重要引擎。基于此,海爾圍繞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三大特征,展開新質生產力的探索。
在新質生產力的探索過程中,企業遇到哪些困難與挑戰?周云杰表示,新質生產力不僅僅是傳統生產力的延伸,更是一種全新的生產方式和發展模式,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企業往往面臨著如何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如何用好新型生產工具,如何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的難題與挑戰。
“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動能。以打造新產業為支撐,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優勢。以培養數字化人才為使命,培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力量。”周云杰說。
“發展新質生產力,我認為技術突破是一個方面,就像現在的人工智能,它正在迎來快速發展,正在引發一場新的工業革命。但我認為,大家不應該只是關注到人工智能等技術帶來的發展焦慮上,更應該聚焦在如何利用新技術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上。此外,對企業來說,一定要構建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充分尊重人、激發人,讓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出創業創新的激情。”周云杰表示。
“未來不管哪個領域,實際上都是最聰明的人加上機器。你必須和機器合作,而不是與其對抗。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資產不是工廠、設備等固定資產,而是人,因為人是企業唯一能夠增值的資產。”周云杰告訴記者。
面向未來,周云杰表示,海爾將堅持以科技創新加速產業創新,持續依托國創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等20多個國家級科創平臺,持續突破產業關鍵科技,不斷發展和培育新質生產力。
一是強化科技創新。海爾要以國創中心、全國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創新平臺為載體,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突破智家大腦、工業大腦等平臺級技術,布局芯片、算法、OS、機理等一系列基礎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
二是深化組織變革。海爾的組織變革就是要建立學習型組織,激發組織的活力與潛能。同時培育能夠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戰略人才和能夠熟練掌握新質生產資料的應用型人才。
三是堅定產業布局。海爾持續保持戰略定力,布局智慧住居和產業互聯網兩大賽道,在智慧住居領域,要成為全球第一品牌、第一規模、第一市值的智慧住居生態型企業;在產業互聯網賽道,做強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海創匯創業加速平臺和海永順跨境服務平臺,同時做深大健康產業互聯網、城市治理產業互聯網、汽車產業互聯網、新能源產業互聯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