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2024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新質生產力”成為熱詞。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科董事長鄭月明
堅持科技創新,把更多高質量成果應用到生產中
鄭月明表示,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企業家要發揚開拓創新的精神,發揮敢想敢干、敢拼敢闖的勁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捕捉新趨勢、新需求,探索新模式、新領域,主動擁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質生產力工具,推進新技術與企業自身融合,把更多高質量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到實際生產中,提升競爭力。
近年來,聯泓新科持續提高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通過自主創新+協同創新的方式,形成一批行業領先的新材料技術成果。目前,公司正在建設的光伏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生物可降解材料、超高純電子特氣等十余個項目,大部分采用自主開發和合作開發新技術。聯泓新科將堅持科技創新,以新質生產力推動行業進步和企業高質量發展。
鄭月明認為,我國制造業在智能化升級方面還有很大潛力,應當結合各自行業特點,積極探索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在生產流程和業務場景中的應用,利用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例如化工新材料行業,已經具備較好的自動化基礎,近年來逐步在無人機巡檢、現場安全預警、影像自動采集識別、在線設備管理、在線樣品檢測等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提升了行業生產效能。但行業目前現狀與現代化先進制造業的要求還有不小差距,在系統集成、數據分析、工藝優化、智能預判等方面還存在很多短板,智能化系統的可靠性、實用性還需進一步提升。需要加強跨行業協同創新,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快智能化升級步伐。”鄭月明說。
鄭月明同時強調,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很多好政策,期待有關部門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加快落實,讓企業早日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優惠。
提出四份建議,支持煤化工與綠氫、天然氣耦合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鄭月明提出了四份建議,分別圍繞煤化工產業、可降解塑料產業、天然代糖產業以及降低火車票、飛機票退改簽費率四個方向。
在《關于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天然氣耦合發展,降低碳排放的建議》中,鄭月明表示,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能源稟賦的基本特征。近年來,我國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迅猛,積極探索以煤炭為原料向下游延伸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產業規模和技術水平穩步提升,已經成為最重要的煤炭資源轉化途徑。
鄭月明建議,應支持煤化工產業與綠氫耦合發展,支持綠氫技術開發和項目建設,降低綠氫成本,提高供給能力。與此同時,支持煤化工產業與天然氣耦合發展,提升煤化工產業整體綠色發展水平。在國家規劃的煤化工聚集區,支持煤化工企業根據所在區域能源特點,因地制宜探索減碳方式。在天然氣供應較充足的非煤化工聚集區,支持現有煤化工企業在不增加煤炭用量的前提下,采用與天然氣耦合技術,實施技術改造,降低碳排放。
在《關于加大禁限塑政策執行力度,支持可降解塑料產業發展,助力解決“白色污染”的建議》中,鄭月明表示“禁塑令”出臺后,各地政府陸續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禁限塑措施取得了一定積極成效和突破。但近兩年來,隨著‘禁塑令’輿論熱度下降,國內市場對傳統塑料制品消費習慣有所反彈,可降解產品的推廣力度減弱。
鄭月明建議,應加強“禁塑令”執行和監管力度;壓實地方政府屬地責任;進一步完善可降解產品標準體系;支持可降解產品的回收和處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