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3月9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舉行民生主題記者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介紹,我國現在技能勞動者超過了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過了6000萬人,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但是也要看到,適應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的數字型、創新型、復合型的高技能人才仍然稀缺,鉗工、焊工、養老護理員等一線技工普遍短缺,人才培養需要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產業的需求。
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對培養造就更多的大國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明確要求。王曉萍表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一體推進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工作,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一是服務產業發展。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發展急需,加大技能人才培養力度,增強技能潛力和匹配度,促進提升全要素生產率。比如,組織開展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育,在智能制造、大數據、區塊鏈、集成電路等領域,夯實人才基礎。實施技能強企行動和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在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康養服務等領域,培育引領產業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同時,集中資源和力量,建設一批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之家,搭建技藝傳承和展示交流平臺。
二是創新培養方式。遵循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建立與行業企業的良性互動機制。發揮企業主體作用,依托技工院校、職業院校,總結提升工學一體、校企雙制辦學模式,全面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形成技能發展生態鏈,緊密對接生產服務一線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比如,一些地方在實踐探索中總結的,學完一門課就可以掌握一項技能,學完一個專業就能勝任崗位需要。
三是暢通發展通道。搭建技能人才成長“立交橋”,逐步改變技能人才發展的獨木橋、天花板困境,增強年輕人學技能、進工廠的意愿。推動企業自主開展技能人才評價,全面實施“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拓展技能人才成長空間。擴大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領域,暢通技能人才多元化成長通道。推動區域性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
四是營造良好環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技能人才發展的良好生態。加大榮譽引領力度,持續組織好中華技能大獎、全國技術能手評選表彰獎勵。組織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競賽,激發全社會關注技能、學習技能、崇尚技能的熱情。2023年在天津舉辦了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比賽項目涵蓋了75%的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帶動各地、各行業數十萬人參加了培訓競賽選拔,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24年將參加在法國舉辦的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同時舉辦一系列全國性、行業性職業技能競賽活動。
加快構建一體化信息平臺、數字化應用場景、智能化服務體系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就業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也關系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王曉萍介紹,從2024年情況看,我國就業市場開局良好,企業開工復產、農民工返崗流動平穩有序,求職招聘活躍度上升。值得關注的是,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人才需求旺盛,康養護理、住宿餐飲、文化旅游等服務業需求走高,小微企業招聘需求明顯增加,技術技能崗位需求快速上升。就業市場的變化,充分印證了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鞏固增強,服務消費潛能的加速釋放,也折射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從走勢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具備堅實的支撐。做好就業工作具有許多有利的條件,因此對保持就業趨勢持續穩定有信心、有底氣。與此同時,我國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仍待破解,部分勞動者就業面臨一些困難問題,穩就業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王曉萍表示,202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有關方面,認真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的要求,更加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全力以赴穩就業、惠民生、促發展。第一個方面是全力穩定就業崗位。延續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落實和完善穩崗返還、專項貸款、就業和社保補貼等政策,更好釋放政策紅利。第二個方面是全力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對就業容量大的民營經濟、中小微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的支持,大力培育數字經濟、銀發經濟、綠色經濟等就業新的增長點,進一步加大擔保貸款、稅費減免、場地安排等扶持力度,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潛力。第三個方面是全力提升就業技能。提升就業技能是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之舉,繼續深入推進技能中國行動,聚焦先進制造、現代服務、養老照護等重點領域需求,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第四個方面是全力優化就業服務。就業服務是促進供需對接的重要措施,要推廣“大數據+鐵腳板”的服務模式,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為企業和勞動者提供高效、便捷、精準的就業服務。第五個方面是全力保障重點群體。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拓寬市場化渠道,穩定公共崗位規模,優化全周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牽引,提高政務服務水平。人社部門將聚焦群眾辦事急需,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為群眾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一是整合資源暢通服務渠道。二是提質擴容優化辦事體驗。三是數字賦能打造智慧服務。王曉萍介紹,為更大程度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最大限度利企便民,人社部門全面實施數字人社建設行動,加快構建一體化信息平臺、數字化應用場景、智能化服務體系,推動更多的關聯事項“智能聯辦”,惠企便民政策精準直達。比如,建設全國統一的就業公共服務平臺,支持“政策找人”、“人崗匹配”的精準服務,夯實高質量充分就業工作基礎。比如,加快社保數字化轉型,開展“數據找人”信息比對,推動政策“免申即享”,將各類群體廣泛納入社會保障覆蓋范圍。(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