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邢丹
近期,江蘇南京因電動自行車自燃引發重大火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無獨有偶,2月25日,北京市豐臺區一居民小區也發生了電動車起火事件。據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通報消息,今年2月以來,北京市已發生電動自行車火災28起,其中,26起因電池原因導致。
電動自行車為何頻頻出現質量問題?如何防范杜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中國工業報記者近日連續探訪了多家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并約訪相關領域研究專家進行解答。
想改就改:“貼心售后”隱藏貓膩多
事實上,電動自行車違規拼改裝現象積弊許久,早在2022年央視315晚會上,多個品牌電動自行車銷售人員違規提速問題就已被曝光,相關部門雖采取一系列整治措施,但電動自行車違法改裝現象仍然存在,近期再次“抬頭”。部分商家打著“售后服務”的名義,為消費者使用埋下諸多隱患。
為此,中國工業報記者于近日走訪多個常見品牌的電動自行車經銷門店,并以消費者身份和購買新車為由對店員進行了咨詢。當記者提出,能否將電動自行車時速從限速25公里/小時提高到45公里/小時時,店員表示可以通過“改線”實現,并且儀表盤上時速不變,僅僅需要記者先上牌照,再回來改一下。店員提醒記者,如果違反交通規則被查,他們概不負責。
當記者提出,想加大馬力,讓續航里程更久一些,能否將電動自行車電池從4組改成5組,把額定電壓從48伏改到60伏?銷售人員并沒有拒絕。他表示,一般情況下,48伏續航在35公里左右,基本能滿足通勤使用。現在基本“外賣小哥”、“快遞小哥”來改得多,他們為了多跑幾單,對電動自行車有改造需求。
曾經經營某品牌電動自行車專賣店的曹先生對記者表示,這種現象并非個例,為吸引客戶,幫助消費者提高車輛時速、增加電池數量幾乎成為電動自行車銷售門店心照不宣的“售后服務”,并且操作過程并不費事,只要客戶提出需求,大多都會滿足。不但如此,現在網絡平臺上也有很多關于如何改裝電動車電池的視頻,教非專業人士自己組裝,相關網站對內容不加管理,這簡直是“胡來”。
說辦就辦:偽造證書現場炮制
那么一臺改造后的違規電動自行車如何搖身一變,“光明正大”地上路行駛?誰來進行質量認證?合格證書為啥能現場出具?違規車如何能驗車通過獲發牌照?
據上觀新聞報道,上海某電動自行車品牌專賣店,對于改裝車,店員甚至可以直接登陸“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電動自行車產品查詢合格證平臺,并現場炮制電動自行車產品合格證——最高設計車速(km/h)、蓄電池類型、電池容量(Ah)等相關數據可以隨便填寫改動。打印出的合格證上不僅蓋有該公司合格專用章,還有查詢用的二維碼。同時,在帶有3C標志的“中國國家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上,同樣蓋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印章以及二維碼。
中國工業報記者根據合格證書上附有的二維碼掃碼進入,直接彈出帶有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標識的頁面。頁面上可以看到證書編號、狀態、發證日期、認證委托人名稱、產品生產者名稱及注冊地址、生產企業名稱及生產地址、產品名稱和系列、規格、型號、產品標準和技術要求等信息。
這些3C認證證書是真是假,是否真的可以到車管所辦理車牌。記者聯系到中國質量認證中心,截至發稿日,并未得到回復。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教授馮旭寧教授對記者表示:“現在,我國電動自行車質量認證體系相對比較完整,標準也很明確。一個電池產品從出廠到質量認證,再到獲得合格證書,相關的參數都必須符合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并且在生產、銷售的過程中要保證一致,不能對其進行隨意更改,否則屬于非法改裝。而現在,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事故,大部分原因是電池被改裝。這些被改裝的電池沒有重新經過質量認證,當然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如何改變亂象?需要各方共同發力
在此次調查過程中,記者切身感受到電動自行車拼改裝現象背后的矛盾。一方面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而無所顧忌的銷售商家,另一方面是與日俱增的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當現行標準與實際執行產生沖突的時候,生產企業、銷售渠道、消費者又應當如何從自己做起,改變這一亂象?
馮旭寧教授表示,這需要從根源上找到解決辦法。從生產企業角度來講,可以多關注產品。現在,我國電動自行車頭部企業如雅迪、小刀、臺鈴、新日、綠源等生產能力都很強,他們應該及時關注消費者的需求,把握市場的動態,滿足消費者關于長續航產品或者快充產品出現的期待,堵住消費者無從選擇的缺憾。
馮教授還說,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如果認為電動自行車新國標對限制速度不超過25公里/小時這一標準不合理,無法滿足日常通勤的需要,可以對相關部門提出建議,是否可以調整相關參數,但不要把限速和安全混為一談,最后演變成消費者因“合理”的需求,導致違法改裝行為的發生,進而忽略改裝本身的違法性。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比如外賣、快遞行業,因為職業的特殊性,希望能夠提高限速指標,那么可以集中行業力量,通過提出議案的方式,呼吁外賣、快遞行業調整電動自行車參數,與實際民用電動自行車國家標準區分開來,明確特殊行業車輛能上什么樣的牌,最大限速是多少,這樣就會減少從業人員鋌而走險違法改裝的可能。
從管理的角度來看,為了規范電動自行車行業發展,減少由電動車引發的火災事故發生,政府和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多地已經制定了針對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動力電池的地方性技術標準。今年,我國即將發布強制性國家標準《電動自行車用鋰離子蓄電池安全技術規范》,這將對電動自行車生產、銷售和進口等環節產生重要約束。比如,多地已經發布通知,開展電動自行車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檢查行動,加強產品生產、銷售的監督管理和電動自行車的強制性產品認證的監督管理。規范電子商務平臺銷售電動自行車及配件的管理。依法整治電動自行車違規改裝問題。比如,各城市加大力度規劃電動自行車充電樁的建設,等等。正是因為多部門協同發力,盡管面對每年電動自行車數量快速增長的壓力,相關部門堅持聯防聯控,遏制由電動自行車引發火災事故數量的上升。
市民陳女士對記者說:“為適應新國標,前不久我剛將使用三年的電動自行車賣掉,換了一臺新車,各方面都符合相關規定。我身邊的朋友也正在主動對自己的電動自行車更新換代,這樣,我們用著放心,也不給大家添亂。”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