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發布了全區數字化改革的總體方案,主要目標是初步建立“1510”總體架構,即1個數字化改革總體方案、5個數字化改革子方案、10個數字化應用示范場景,形成數字化改革“四梁八柱”。
近年來,吳江區以數字化改革引領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發揮項目牽引和驅動作用,一體推進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長三角樞紐節點吳江算力調度中心、中國移動長三角(蘇州)云計算中心等數字化基建項目相繼落地建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實現規上工業企業全覆蓋,累計建成省級示范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分別達10家和192家,持續領跑全省,中國工聯院江蘇分院持續賦能,引育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5家,亨通數科成為全市首個本土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全國首個工業數據要素登記試點城市落戶,全省首創“跨域通辦·云綜窗”模式,打造“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執法”改革吳江樣板,入選全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和數字江蘇建設優秀實踐成果,形成了一批實用實效的應用場景,數字化發展展現良好態勢。
今年以來,吳江區委、區政府把數字化改革放到發展全局中去思考和謀劃,推進“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整體布局、系統建設,加快打造一批標志性應用場景,持續釋放改革效能,發揮好數字化改革引領帶動作用。
在工作實施過程中,將利用一年的時間,重點打造10個左右具有辨識度的數字化應用項目,產業發展更加協同高效,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企業群眾獲得感、滿意度持續提升;到2025年底,打造10個左右數字化應用標桿項目,基本構建起協同高效的數字化履職能力體系和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字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全省數字化改革先行示范區;到2030年底,形成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文化、數字社會、數字生態文明融合發展體系,數據要素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應用、新治理,數字化改革取得創新性突破性進展,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化發展標桿城區。
在盛虹控股集團吳江紡織循環經濟產業園,董事長繆漢根介紹,盛虹將分散的6家印染廠搬進產業園,就是要應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手段,構建綠色循環生產體系,打造綠色智能工廠,引領紡織產業轉型升級。
今年2月17日,總投資54億元的邁為泛半導體裝備項目開工,用于新一代異質結鈣鈦礦疊層電池制造;3月1日,費舍爾機器人科技總部項目開工,將生產中高端智能機器人;3月8日,中國電子院在吳江成立數字健康檢驗認證有限公司,探索健康養老領域央地合作新模式……
這是今年以來,吳江區以數字化改革賦能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又一個亮點。
這個區切實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建強數字經濟平臺載體,將建設好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江蘇分中心、蘇州市算力產業研究院、吳江算力調度中心等,推進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爭創國家級長三角工業互聯網創新示范基地。鼓勵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數字領域技術融合和產品創新,推動一批數字經濟創新成果在吳江率先落地轉化,打造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加快推動產業數字化。深化智改數轉網聯,持續推進全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建設,大力推廣“產業大腦+智能工廠”模式,發揮吳江產業基礎扎實、具有龍頭企業引領優勢,深化建設化纖織造、電梯裝備等工業大腦,與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充分銜接、貫通運行,持續賦能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再造提升。發揮好中國工聯院江蘇分院以及亨通數科等5家國家級“雙跨”平臺帶動作用,部署建設行業垂直型、企業特色型、專業技術型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推動明志科技、博眾精工、億友慧云等提高對外輸出服務能力,形成更多可復制推廣的轉型案例。
加快推動數字貿易發展。用好一體化示范區和自貿片區聯動創新區平臺,吸引和集聚數字貿易龍頭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產品貿易、數字服務貿易、數字技術貿易、數據信息貿易,培育數字貿易領域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跨境電商,用好“市采通”平臺,積極推廣“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鼓勵引導傳統優勢產業借助跨境電商開辟增長新模式,打造外貿新增長點。(錢莉莉韓文珺)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