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我們堅持一張藍圖干到底,畫好‘工筆畫’,打造‘實景圖’。去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2%、經濟總量達到4.4萬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2%、超過60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優水平,北京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今年要著力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北京優勢。”3月19日,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科技創新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并被列為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是一個最大亮點,凸顯我國對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視和迫切感。中國工業報記者注意到,在全國多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2024年的重點工作,其中,北京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4年北京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新聞發布上,殷勇表示,今年要著力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發揮北京優勢。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中央賦予北京的使命。北京教育科技人才優勢突出,北京有基礎、有條件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殷勇表示。
殷勇表示,面對全球新一輪的科技和產業變革,北京還將繼續搶抓機遇。在提升科技攻關能力方面,牢牢把握三個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實施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計劃,圍繞各個相關領域,努力突破“卡脖子”的技術難題;聚焦“占先”,圍繞著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20多個方向,積極搶占未來的產業發展制高點;聚焦“升級”,就是圍繞我們高精尖產業30多個細分領域,強化科技創新,不斷提升重點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突出解決四類問題。針對產學研脫節的問題,北京著重建立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用好‘揭榜掛帥’機制,推動產學研能夠更好協同;針對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要落實好成果轉化條例,切實保障研發人員的權益,讓他們充分享有轉化的收益?!币笥卤硎?。
針對科技園區“小散弱”的問題,殷勇表示,北京“一園一方案”,優化提升各分園的發展質量,采取末位淘汰機制,倒逼各個園區提升運營管理能力;針對科研主體活力不足的問題,給予新型研發機構更大自主權,政府不干預日?;顒樱且訌姷谌降目己嗽u估,對評估結果不佳的,在資金支持等方面逐步“退坡”,實現扶優汰劣。
“北京還將統籌教育科技人才資源,培育壯大各類科技力量,持續深入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計劃,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新賽道;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制造等一批標志性項目,鞏固擴大人工智能、高級別自動駕駛等行業領先優勢,著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加快完善創新生態體系,壓茬推出新的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政策,扎實推進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建設,為北京高質量發展聚勢賦能。”殷勇表示。
多措并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今年重點任務時,明確給出了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所涉及的7項具體任務。
具體是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推進集成電路重大項目,在光電集成、芯粒技術等領域實現更大突破;加強原創新藥和高端醫療器械研發,培育生物制造等醫藥健康產業新增長點;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積極布局電機、電池、電控、車規級芯片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推進超高清視頻全產業鏈優化升級;促進新能源、新材料、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辟量子、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優化專精特新企業梯隊培育體系,助力更多企業發展壯大。
“北京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于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要持續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推進傳統領域‘迭代’、新興業態‘搶灘’、未來產業‘占先’,厚植新質生產力基礎,塑造首都發展新動能?!北本┦薪洕托畔⒒志珠L姜廣智在接受中國工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要全力塑造數字經濟發展優勢。推進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姜廣智表示,從當前看,數字技術具有最大的賦能作用和巨大的發展潛力,要深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伙伴計劃,加快垂類大模型在醫療、教育、工業、生活服務等領域商業化落地,培育做強百家垂類大模型企業,將算力券政策向應用端傾斜,形成千家生態伙伴和千項原生應用。在集成電路、傳感器件、超高清視頻、高性能服務器,光通信等領域鼓勵和支持企業技術創新。特別是重點啟動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4.0階段建設,機器人創新新應用等重大示范工程。
姜廣智表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快培育未來產業。
“《北京市促進未來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發展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制造、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空間等6大領域20個細分產業,在前沿技術領域持續研發攻關,保持先發優勢;在產業轉化關鍵階段,支持加快產品創制和企業培育?!苯獜V智表示。
姜廣智表示,加強政策精準投放,實施通用人工智能、6G、元宇宙、類人機器人、氫能、新型儲能等產業專項政策。探索“邊研發、邊轉化”的未來產業創新成果快速產業化機制,在全國率先建設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等重大產業創新平臺,工程化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落地轉化,加快“1到10”“10到100”產業轉化速率。加快打造未來產業集群,建設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聚集區、互聯網3.0產業基地等未來產業示范區,吸引聚集未來產業優質企業,樹立未來產業發展標桿,形成各區錯位互補發展格局。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北京作為科技創新中心,有責任有條件率先發展新質生產力?!苯獜V智說。
新質生產力釋放強大動能
十年來,京津冀三地一批優勢產業鏈和先進制造業集群逐步形成,十年歷程表明,新質生產力已經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強勁的推動力和支撐力。
姜廣智告訴記者,2023年,京津冀地區工業增加值達到2.43萬億元,是2013年的1.43倍。產業鏈群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是全國首批先進制造業集群名單,產值規模占全國20%以上。汽車、氫能等產業鏈區域配套更加緊密。共建園區相繼落地,北京(曹妃甸)現代產業發展試驗區、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園、張北云計算產業園等一批共建園區形成特色產業聚集態勢。試點示范項目加快突破,京津冀城市群納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首批示范城市群,中國電信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投入使用。
“下一步,北京將與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協同為重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著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先行區和示范區。”殷勇表示。
殷勇表示,京津冀協同是重大的國家戰略,京津冀也是我國資源稟賦最為互補的一個區域。北京科技、人才、資本等優勢突出,天津在重點產業布局、港口貿易、貨運物流這些方面具有非常便利的條件,河北在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方面競爭力強、發展空間廣闊。
“所以我們三地完全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接下來,要著力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展現北京作為”殷勇說。
殷勇表示,將繼續深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斷完善區域公路網絡,加快城際鐵路建設,促進區域空港、陸港、海港口岸互聯互通,使人流、物流等要素流動更加順暢。
“將深入推進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币笥卤硎荆瑖@氫能、生物制造等這些產業鏈條,“一鏈一策”開展產業鏈延伸和協同配套,共同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
此外,共同優化區域發展環境。殷勇表示,在營商環境方面突出區域一體,推動出臺京津冀一流營商環境建設行動方案。在政務服務方面突出“同事同標”,比如要新增加企業的資質資格互認事項20個以上。公共服務方面突出共建共享,促進北京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能夠在京津冀更大范圍內服務好廣大群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