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最先進的鋼鐵企業在中國,最干凈的鋼鐵企業也在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3月21日,在江蘇省江陰市召開的“節能服務進企業”暨2024鋼鐵行業能效提升研討會,聚焦當下鋼鐵行業能效提升的熱點、難點和痛點,為鋼鐵企業把脈問診,挖掘節能降碳潛力。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專務理事張永杰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在整個工業減碳中,鋼鐵行業越來越受到各行各業的關注,目前鋼鐵行業已實施或正在實施“數字化轉型工程”“超低排放工程”“極致能效工程”。
據介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實施“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培育,已經有兩批總共58家企業,對應的是4.4億噸鋼鐵產能,2024年準備爭取培育第三批“雙碳”最佳實踐能效標桿示范廠。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馮超認為,依托“極致能效工程”系列工作的開展,一大批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員企業實現了能效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促進了鋼鐵節能降碳領域先進技術和成功經驗的推廣應用,為我國鋼鐵行業鑄就綠色發展底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了強大動力,給鋼鐵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未來工業能源消費轉型的新任務、新挑戰
工業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全面推動工業節能與綠色低碳發展,是破解能源資源環境約束“瓶頸”、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也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形成綠色生產力的重要內容。目前,我國鋼鐵工業碳排放量約占全球鋼鐵工業碳排放超過50%,占我國總碳排放量的15%左右,在所有工業行業中位居首位。我國通過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等措施,可以壓縮70%以上的能源需求,但未來兩年節能目標完成壓力較大,工業節能減碳形勢還是很嚴峻。
全面推動工業綠色低碳發展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積極穩妥地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副司長丁志軍表示,“節能服務進企業”自2016年開展以來,已經成為工信部門服務企業的一個品牌活動,此次舉辦的“節能服務進企業”暨2024鋼鐵行業能效提升研討會是2024年的第一場活動,充分體現了工信部對鋼鐵行業節能降碳與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
2024年是我國經濟實現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一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加快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年,節能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主任白泉分析,未來工業能源消費轉型的新任務新挑戰:一是堅持提高能源效率,二是駕馭低碳、零碳的能源品種,三是推廣低碳零碳的用能工藝和設備,四是運用新型用能管理系統,五是管理企業用能安全,六是把握未來能源價格,七是重塑企業價值觀念。
丁志軍認為,我國推動工業節能和綠色低碳發展,既是破解能源資源環境約束“瓶頸”,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的內在要求。同時,也是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形成綠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節能本身就是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鋼鐵行業加速發展形成新質生產力,既是當前形勢的使然,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歷史性機遇,充分運用現代先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在綠色轉型中鍛造形成新的產業競爭優勢。”丁志軍說。
我國鋼鐵行業節能降碳綠色轉型成效非常顯著
2023年,由于受疫情疤痕效應、國際地緣博弈加劇、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等因素影響,我國能耗強度降幅持續收窄,但實現“十四五”規劃能耗強度目標仍存在一定的難度。有分析指出,如果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保持當前水平不變,按照未來經濟總量增長四倍計算,能源消費總量也要增長四倍。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大多認為,我國未來能源消費總量應呈現“先增后降”發展態勢,到2060年應與2020年水平大致相當。2023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約為57.2億噸標準煤,較2022年上漲3.1億噸標準煤,化石能源依舊是支撐能源消費增長的重要部分。
完善節能工作永遠在路上。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產業,我國鋼鐵行業“十三五”期間超額完成了既定節能目標。同時,仍面臨能源消耗總量大、能源消耗結構轉型難的問題,噸產量噸產品綜合能耗指標仍有一定的下降潛力。丁志軍認為,鋼鐵行業在工業節能降碳與綠色低碳中發揮重要作用,要切實用好技術推廣、對標達標、低碳轉型等多種手段,系統推進鋼鐵行業節能降碳與綠色發展,應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以先進節能技術推廣應用為抓手,推進技術節能;二是以加強能效對標達標為關鍵,推進管理節能;三是以用能清潔低碳轉型為導向,推進結構節能。
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剛表示,我國鋼鐵產業體量規模大、涉及地域廣,鋼鐵行業節能低碳發展對于全社會的生態文明建設產生重要影響,也是制造業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招。全行業應主動適應新形勢新要求:一是要應對挑戰,把握機遇;二是要深化協同,創新突破;三是要多點發力,齊頭并進。
鋼鐵工業實現節能低碳發展對全國“雙碳”工作和能源雙控工作影響巨大。中國工業報記者了解到,2023年,我國鋼鐵行業節能降碳綠色轉型成效非常顯著,重點鋼鐵企業噸鋼綜合能耗是558千克標煤,比2012年下降了7.4%,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可以說鋼鐵行業對我國綠色轉型低碳發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河鋼股份有限公司承德釩鈦設備管理部能源主管羅曉松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鋼鐵行業極致能效“難”在技術上,目前達到了“瓶頸”期,除非有更好的新技術新方法。
極致能效改造為鋼鐵高質量發展增加了綠色底色
沒有鋼鐵工業的長足發展,也就沒有我國現代工業。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鋼鐵產業體系,但是鋼鐵工業產品特性和工藝特點決定了其高耗能屬性,節能降碳、綠色轉型任務艱巨。根據《中國鋼鐵工業節能低碳發展報告(2023)》顯示,長期以來,鋼鐵工業為國家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保障,有力支撐了相關產業發展,推動了我國工業化、現代化進程,促進了民生改善和社會發展。同時,鋼鐵工業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戶,能源消耗占全國能源消耗比重為11%。
江陰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涵杰表示,鋼鐵行業是能源消耗大戶,也是落實碳減排的重點領域,盡管近年鋼鐵企業節能降碳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能源消耗和環境排放總量壓力依然巨大,鋼鐵行業能效提升仍然任重而道遠。
2022年12月9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召開“鋼鐵行業能效標桿三年行動”啟動會,標志著鋼鐵行業“極致能效工程”正式全面啟動。馮超介紹說,鋼鐵行業“極致能效工程”作為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推進的三大改造工程之一,獲得了國家部委的高度關注與鋼鐵企業的積極參與,在行業形成了廣泛共識,取得了十分可觀的節能減碳成效。
實際上,我國實現鋼鐵行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和極致能效提升,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極致能效工程”既提升了鋼鐵企業的效益,又推動鋼鐵行業節能降碳工作,體現了鋼鐵行業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為鋼鐵高質量發展增加了綠色底色,有力推動鋼鐵企業用能量與碳排放量的持續下降,培養了鋼鐵行業新模式新動能。
豐電科技集團北京豐電壓縮空氣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錦巖向中國工業報記者表示,北京豐電壓縮空氣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著力開展壓縮空氣能源供應極致能效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同時與國內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產學研協同體系,與生態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協同研發、推廣標準應用,共同賦能工業企業綠色低碳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打造新質生產力。(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