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異常活躍,成為了各國關注和發展的重點領域。3月24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人工智能發展與治理專題研討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暉表示,人工智能將引發社會發展的深遠變革。中國政府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始終將促進人工智能和經濟融合發展作為重要的發展目標,發布實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面向于經濟社會重大需求實施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政策舉措,正在形成人工智能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說,中國在人工智能準備方面處于新興經濟體前列,發達的數字基礎設施提供了先機,建立健全的人工智能監管框架并加強與其他創新國家的經濟聯系,將有助于中國的發展。
人工智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當前,人工智能正處于群體性技術變革的起點,重大成果不斷涌現,在全方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重大變革。吳朝暉認為,人工智能創新的商業模式和經濟形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響和滲透到各行各業,構建起數據驅動、人機協同、跨界融合、共創分享的智能經濟形態,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人工智能助力重大科學發現和前沿研究研發的應用,與生物制造、腦科學、清潔能源、文化創意等領域的交叉,有望打造顛覆性產品和產業,從而加速未來產業的發展。
在吳朝暉看來,人工智能正在邁向大小模型協同、新智能形態快速發展的3.0階段。人工智能將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標配,將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質量變革、效益變革和動力變革,重塑工業基礎再造以及生產和服務模式創新各個環節,引領新型工業化發展,為智能經濟發展提供全新動能。但是,人工智能智慧可能在部分領域超過人類,也將威脅人類共同利益。如何與此共存,并在保持其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更好地造福人類社會,成為全球全社會共同面對的重大挑戰。
吳朝暉認為,要把人工智能作為解決全球性問題的重要工具與手段,在應對氣候變化、減少貧困、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全球可持續發展中不斷深化合作,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深化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與合作,搭建起全球性的、區域性的、多層次的人工智能治理合作平臺與機制,共同協商形成具有廣泛共識的國際治理規則。
多路徑地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發展
當前,人工智能發展勢不可擋,在把握人工智能重塑經濟社會發展這一重大機遇的同時,還要有效應對人工智能大規模跨界應用所帶來的各種安全風險與挑戰。以深層次大模型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可以廉價地生成對人物事件的錯誤描述,降低大眾對真實信息的整體性信任,從而引發認知的混亂,沖擊原有的社會和生活秩序。人工智能的誤用濫用、隱私泄露等問題,對人工智能產品不當使用,也會帶來價值的扭曲,從而違背倫理道德,破壞公平正義,導致倫理失范,引發深層次的倫理道德問題。
吳朝暉認為,中國應緊緊抓住人工智能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有效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風險與挑戰。要瞄準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加快產生原創性、突破性重大科研成果,多路徑地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發展。推進人工智能與多個行業的深度融合,加速人工智能前沿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和顛覆式技術創新,從而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構筑起未來新的增長點。
吳朝暉強調,未來應緊緊抓住人工智能重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有效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各種風險與挑戰。瞄準人工智能的前沿方向,加快產生原創性、突破性重大科研成果,多路徑地探索通用人工智能發展。要持續深化人工智能安全治理,積極做好風險防范,加強人工智能數據安全、隱私保護等工作,加快構建包容審慎的治理機制,完善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共同協力促進人工智能治理。(孟凡君)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