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午,河南省濮陽市龍都化工新材料實驗室正式揭牌,標志著河南省濮陽市省實驗室建設實現了零的突破,濮陽市創新平臺建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龍都化工新材料實驗室的成立,對于推動濮陽化工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豫北地區創新高地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今年年初以來,河南省濮陽市科技創新領域收獲的好消息遠不止于此。河南省政府下發的《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202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河南省濮陽市5個項目獲獎;河南省財政廳和河南省科技廳下達的2023年河南省科技研發計劃聯合基金重大項目經費的通知,濮陽市3個項目獲1500萬元經費支持;河南省科技廳公布的2023年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名單,河南濮陽市26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批……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近年來,河南省濮陽市加大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力度,科技創新能力有效提升,多個領域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突破。
機制政策保障創新
去年11月13日,河南省濮陽市市委書記萬正峰主持召開濮陽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會議,研究部署河南省濮陽市全市今后一個時期的科技創新工作,為全面推動濮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科技動力。
河南省濮陽市科技創新委員會作為該省濮陽市委、市政府常設議事協調機構,目前已成為濮陽市在機制上推動創新的重要平臺。2021年8月,濮陽市在河南省全省率先成立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并頂格配置領導力量,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主任。在濮陽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的推動下,濮陽市建立了市縣聯動、全市一盤棋的工作機制,為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提供了強力制度保障。僅2023年,河南省濮陽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就研究20余項重點科技工作。
創新,離不開機制、政策、經費等保障。在完善機制的同時,濮陽市還在政策保障上采取措施,鼓勵和支持創新。近年來,河南省濮陽市先后出臺了《濮陽市“十四五”科技創新和一流創新生態建設規劃》《濮陽市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工作方案》等一系列科技政策。這些夯基礎、管長遠、治當下的硬核舉措,擘畫了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濮陽市創新發展的宏偉藍圖,為創新濮陽建設提供了強力制度保障。
此外,河南省濮陽市還從財政方面支持創新,財政科技支出穩步提升。2022年財政科技支出較2021年增長21.1%,2023年財政科技支出較2022年又有大幅增長。財政支持,撬動全社會研發投入作用不斷增強。河南省濮陽市還出臺了惠企獎補政策,并將其落到實處。2023年,河南省濮陽全市160家高新技術企業享受稅費減免共計23.5億元,254家科技型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7.35億元。
創新成果成效斐然
2022年,河南省濮陽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將此作為建設創新濮陽、打造中部地區創新開放高地的“一號工程”。自成立以來,河南省濮陽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立足先進應用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型企業孵化、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育,拓展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推動創新要素配置,起草龍都化工新材料實驗室籌建方案,實現濮陽市科學院與河南省實驗室一體發展。首批與宏業、蔚林、惠成等15家重點骨干企業簽訂合作協議,自建共建“省生物質液體燃料創新中心”等一批省、市級創新平臺,已集聚研發平臺(機構)43家。
河南省濮陽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取得的豐碩成果,是創新濮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濮陽市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創新服務、創新保障、創新產出方面,成效斐然。
知識創新方面,河南省實驗室建設實現零的突破,龍都化工新材料實驗室于日前正式揭牌;河南省濮陽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成果豐碩,研發實力大大增強;高等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濮陽工學院申建本科目前已納入河南省“十四五”高校設置規劃并報教育部備案,濮陽醫專二期工程和附屬醫院建設有序實施,濮陽石化學院一期工程建成投用,濮陽科技職業學院成功獲批并完成首屆800人招生目標。
技術創新方面,創新平臺建設量質齊升,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省濮陽市擁有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6家、省重點實驗室3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家,市級研發平臺達到300家;創新主體規模不斷壯大,截至2023年年底,河南省濮陽市有創新龍頭企業5家,“瞪羚”企業12家,高新技術企業預計達到191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603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23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9.4%,超過省定目標19.4個百分點,處在河南全省第一方陣。
創新服務方面,2021年濮陽市成功創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省級高新區零的突破,高新區創新引領作用初步顯現,帶動濮陽全市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濮陽智慧島獲省批復,成為河南全省首批標準化智慧島。中試基地建設步伐加快,其中生物基材料中試基地、綠色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入選省中試基地。孵化載體建設再上新臺階,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3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6家、眾創空間3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5家、眾創空間3家。
創新保障方面,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加大,科技金融事業快速發展,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20—2022年先后柔性引進兩院院士7人、高層次人才170人,全市共引育國家“萬人計劃”3人、科技部創新人才推進計劃2人、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人才2人、河南省科技創新杰出青年3人、科技創業領軍人才4人。建成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8個,建成博士后工作站3個、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3個。
創新產出方面,一是科技成果產出成效斐然,截至2023年10月,河南濮陽全市發明專利擁有量1222件,2020年以來獲省級科學技術獎勵16項。二是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居河南全省前列,濮陽市經開區獲批河南全省首批技術轉移轉化示范區。三是高新技術產業實現較快發展,2023年1至11月份,濮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9.1%。
創新之路任重道遠
河南省濮陽市創新工作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與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和短板。該市科技局相關人士介紹,河南省濮陽市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目前主要存在科技投入不足、“國字號”創新平臺匱乏、創新主體規模較小、研發能力較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從六個方面強力推進。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優化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戰略引領、頂層設計、高位推動作用,統籌推進重大科技工作。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強化政策落實。通過加大財政科技投入、企業研發投入及推動惠企政策落實等措施,激發創新主體的積極性,激勵更多創新主體投入到創新活動中。三是打造高能級平臺,加快高等教育發展。推進省實驗室建設,提升創新平臺能級,搭建孵化載體,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從而進一步提升創新層次。四是壯大創新主體,提質科技金融。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加強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提升科技金融效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調動更多金融“活水”滋養科技型企業成長壯大。五是凝練一流課題,聚焦項目攻關。加大產業研發聯合基金實施力度,緊盯濮陽市化工新材料和氫能產業科技創新的難點、堵點,發掘、實施一批重點產業基金項目。聚焦“卡脖子”關鍵技術和前沿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提升科技服務生產水平。六是突出人才引育,加速成果轉化。全面落實人才引進政策,依托重大科技任務和重大創新平臺(基地)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基地,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培育壯大技術經紀人、技術合同登記人員等技術市場從業人員隊伍,讓人才成為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建設的最大優勢。
科技關乎發展,創新決定未來。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必然是創新體系和創新能力間的競爭。我們將繼續發揮優勢,彌補短板,用創新引領全市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讓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