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合理合法使用科研經費、不得壓制他人不同的學術觀點……日前,《河南省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行為指引(試行)》(以下簡稱《行為指引》)發布,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在科研領域的科研活動、社會活動、評審活動行為進行規范。
據了解,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包括在河南省工作的兩院院士、國家杰青、國家優青、國家領軍人才、中原學者、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河南省杰青、河南省優青,以及同等層次的其他科技創新人才。
【數量】建設重要人才中心河南全省人才總量超1400萬人
近年來,河南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奮力建設國家創新高地、重要人才中心。截至2023年11月,河南全省人才總量達到1410.31萬人,比上年增加209.08萬人,實現17.4%的大幅增長。
河南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張銳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近些年,河南省打造引才聚才強磁場,建設全國重要人才中心,包括成功舉辦多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簽約高質量人才合作項目1800余個;大力實施中原英才計劃(育才系列),遴選中原學者9名、中原科技創新領軍人才49名、中原科技創業領軍人才20名;首批省自然科學基金杰青、優青項目中,26人入選國家級人才計劃,81人獲批國家級項目資助。
產業人才地圖(圖片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行動】“打招呼”“走關系”取消參評、評審資格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學進。優良的作風學風是做好科技工作的“生命線”,針對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的科研活動行為,《行為指引》指出,要遵守科研誠信要求和科技倫理規范,開展負責任的科學研究。同時,發揚科技協作和集體主義精神,尊重合作者和他人的勞動和權益,帶頭嚴格踐行學術規范,著力培育德才兼備的科研團隊。
在職高層次創新人才要堅持在本人專業領域科研一線開展工作,用于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的時間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深入基層和一線解決實際問題。
樹立“高線”,也要劃清“紅線”、兜牢“底線”,強化教育懲戒。《行為指引》明確提出,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禁止參與有損高層次創新人才群體聲譽的活動;禁止公開發表與自身專業領域無關的學術意見;禁止科技項目、平臺、人才、獎勵等評審中的各種不當行為;禁止違反規定與申報人交流評審工作相關事宜;禁止以任何方式向他人泄露評審過程中的討論、評價、投訴及調查處理意見、評審結果等;反對科研領域“圈子”文化,破除各種利益紐帶和人身依附關系,各類評審活動不得“打招呼”“走關系”,一經發現,立即取消參評、評審等資格。
人才招聘現場(圖片來源:河南日報)
【觀點】營造風清氣正環境氛圍加快構建一流人才生態
“形成治理不正之風長效機制,需要從深層次問題上尋求破解之策。只有深化改革、強化執行,建立合理的科研評價體系,才能使科技工作者成為優良作風的倡導者、踐行者、引領者”,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張祝平表示,科技活動作風學風建設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確保作風學風建設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
榜樣是最好的示范。“進一步強化模范引領、榜樣帶動,講好科學家故事,有助于更好提升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公眾的科技倫理意識,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科研環境氛圍。”張祝平指出。
今日之河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視創新,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三輝說:“新形勢下,河南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需錨定人才強省、國家創新高地建設目標,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作風學風建設,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營造‘近悅遠來’的一流人才生態。”
“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還要營造開放、自由、寬松的環境。”河南省人大代表、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院長李綱表示,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整體大生態、創新提升效能單位小環境,把優秀人才引進來、用起來,構建潛力人才“蓄水池”,形成優秀人才“金字塔”,讓各類人才潛心創新、安心發展,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堅實智力支撐。(何山 付婷)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