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發展“新型儲能”寫進其中,為儲能行業發展按下了“加速鍵”。而新型儲能中,工商業儲能正成為儲能賽道增速最快的分支。
針對工業應用場景,工商業儲能近年來處于高增速階段。2021-2023年,全球工商業儲能的年平均增長率達到169%。根據儲能領跑者聯盟(簡稱EESA)的最新統計,2023年,中國用戶側儲能新增裝機4.77GWh,同比增長超過200%,(注:當前中國用戶側儲能主要以工商業儲能為主,戶用儲能市場微乎其微),近五年工商業儲能總體呈上升態勢。2023年,工商業儲能突破吉瓦時規模,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近期發布的《2024中國新型儲能行業發展白皮書機遇與挑戰》提醒,現階段,峰谷套利仍是工商業儲能最主要的盈利來源,未來虛擬電廠將為工商業儲能增厚利潤,或成為主要盈利來源。商業模式上,當工商業儲能的性能、安全和價值得到市場充分認可時,業主將不再存在投資決策壓力,業主自投和融資租賃的模式占比將更高。
業主自投、融資租賃占比將提高
作為用戶側新型儲能主要應用場景之一,工商業儲能具有能源消納率高、用能質量高、電能傳輸損耗少、供電可靠、經濟性明顯等特點。在用電量不斷提升的同時,以工商業為主的第二、第三產業亟須加速低碳轉型,進一步推進了工商業儲能在國內的發展。
2021年,國家取消工商業目錄銷售電價,推動工商業用戶進入電力市場直接購電,各省電網代理購電價格總體呈持續上漲趨勢。2022年以來,工商業分布式光伏裝機大幅增長,并于2023年維持高增長態勢。2023年,我國分布式光伏新增裝機96.286GW,其中工商業光伏新增裝機52.8GW,增長勢頭勁猛。
項目備案方面,2023年,中國工商業儲能項目備案總數共計4666個,規模總計2125MW/4400MWh。其中,浙江省項目備案1188個領跑全國,廣東、江蘇位列第二、三位,得益于峰谷價差和分時段及補貼政策的支持,使得該三省項目備案數量占全國約60%,成為工商業儲能發展的主舞臺。
2023年,中國出臺關于工商業儲能的政策共計231條,其中補貼政策共計32條,主要包括放電補貼、容量/功率補貼和投資補貼。繼峰谷套利后,補貼政策成為推動中國工商業儲能發展的又一有力手段。
據儲能領跑者聯盟統計,2023年,中國共10個省份發布專項補貼鼓勵工商業儲能發展。放電補貼中,溫州、蕪湖、深圳等15個地區按照儲能設施年放電量給予度電補貼;容量/功率補貼中,重慶銅梁、浙江永康、江蘇無錫等15個地區按照儲能設施容量或功率給予補貼;投資補貼中,浙江平湖、山西太原等6個地區按照儲能設施投資額給予補貼,項目建成后按投資額2%-30%比例給予補貼。上述政策成為工商業儲能項目重要獲利來源,多模式增厚電站收益,助力投資方降低項目回收期從而降低投資風險,極大程度上推動了工商業儲能在補貼政策覆蓋區域內的發展進度。
電價政策方面,2023年以來,中國各地分時電價政策落地且峰谷價差不斷擴大,工商業儲能經濟性逐步凸顯。峰谷時段方面,超20個省份可滿足兩充兩放充放電策略,部分省份為“谷-峰”策略,多數省份為“谷-峰+平-峰”策略,為工商業儲能發展提供了土壤和盈利空間。
商業模式方面,目前共有四種模式,分別為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合同能源管理、業主自投以及純租賃模式。當前,工商業儲能仍處發展早期,初始投資過高所帶來的資金壓力和對于設備存在的安全顧慮削弱了業主自投的意愿度,合同能源管理和融資租賃模式成為主流。未來,當工商業儲能的性能、安全和價值均已得到市場充分認可時,業主自投和融資租賃的模式將占比更高。
盈利模式方面,雖然工商業儲能有峰谷套利、需量管理、需求側響應和提供輔助服務等盈利模式,但現階段峰谷套利仍是最主要盈利來源,而未來虛擬電廠將為工商業儲能增厚利潤,或成為主要盈利來源?!拔磥?,受一充一放策略和峰谷價差變動影響,峰谷套利所帶來的利潤呈現不穩定性,但隨著虛擬電廠的不斷發展以及我國各省電力現貨市場的不斷開啟,作為虛擬電廠重要的聚合資源將按照虛擬電廠所制定的策略參與到電力現貨交易中,同時仍可提供輔助服務和需求側響應,并與虛擬電廠進行利潤分成,實現新的盈利模式?!卑灼A測。
工商業儲能效益逐步釋放
3月29日,2023年度中國儲能企業全球出貨量排名在上海出爐。
在中國企業國內用戶側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出貨量、工商業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出貨量排名中,奇點能源均拔得頭籌。
與此同時,采日能源、弘正儲能、雙一力儲能、中天儲能、科華數能、南瑞繼保、融和元儲、樂創新能源、沃太能源、國瑞協創、鵬輝能源(300438.SZ)、中車株洲所、正泰電源、許繼電科儲能、精控能源、金盤科技(688676.SH)、億恩新動力、智光儲能(002169.SZ)、易事特(300379.SZ)、珠海冠宇(688772.SH)等頭部企業悉數占據工商業儲能賽道,夯實出貨量。
資料顯示,奇點能源成立于2018年,依托西安交通大學,由行業知名的電力電子技術專家和一批十多年開發經驗的碩博士資深工程師聯合創立。專注于工商業儲能領域,奇點能源通過推出標準化、模塊化的產品,實現了快速增長。數據顯示,奇點能源2022年營收4億元,2023年營收暴漲500%至30億元。不過,價格內卷和IPO收緊也給奇點能源帶來了挑戰。五年時間完成6輪融資,該公司透露未來可能考慮其他融資方案。
采日能源是一家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的高科技企業,依托核心團隊豐富的產業鏈資源和多年項目經驗,業務涵蓋工商業、源網側及數智化能源運營(電力交易、虛擬電廠等)。據采日能源技術中心副總經理孫麗娜透露,2024年,采日能源不僅將在國內大型儲能和工商業儲能上發力,同時也會在數據化平臺、APP虛擬電廠以及運營商平臺上服務,通過項目應用平臺和電網進行交互的方式參與電力市場投資。
在中關村儲能產業聯盟近日發布的“中國儲能系統集成商2023年度國內用戶側市場出貨量Top10”榜單中,弘正儲能位列第四。作為一家創立僅三年的民營科創企業,弘正儲能在過去的2023年已經完成三輪融資。根據規劃,2024年,弘正儲能預估產值10億元,同時還將在上海奉賢新建6萬平方米的廠房,在海外搭建研發團隊。
成立于2019年的融和元儲,是上海中電投融和新能源投資管理中心的參股公司,得益于國家電投集團的強大背景和資源支持,2月4日,融和元儲剛剛完成了1.6億元人民幣的A輪融資,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招商局創投及招商租賃、格力金投、鐵發基金以及源樺資本等多家知名投資方。
踩在轉型風口,卡點工商業賽道,出貨量排名靠前的企業中,亦不乏消費類電池、干式變壓器龍頭。
消費類電池龍頭企業珠海冠宇,于2021年10月在科創板上市,是頭部的消費類聚合物軟包鋰離子電池供應商。目前在儲能電池已小規模供貨。從2022年營收結構來看,該公司消費電子電池收入高達百億元,動力及儲能類卻不足5億元,且后者毛利率為負。
鋰電池龍頭鵬輝能源的海外業務主要是戶用儲能,市場主要在歐洲。2022年,受益于歐洲戶用儲能市場的需求井噴,鵬輝能源成為受益者,斬獲良好業績。但2023年,海外戶用儲能突然遇冷,同時疊加國內出口企業競爭加劇,鵬輝能源業績受到較大沖擊。在2023年度中國企業工商業儲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出貨量排名中,鵬輝能源未進入前十。業績預告顯示,鵬輝能源2023年度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5800萬元至8500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6.47%-90.77%。
干式變壓器龍頭金盤科技2016年開始布局儲能領域,2022年實現批量出貨。目前,公司已構建涵蓋發電側、電網側和工商業用戶側的全應用場景高中低壓儲能系統。2023年報顯示,金盤科技2023年實現營收66.68億元,同比增長40.50%。其中,儲能業務實現暴漲,營業收入約4.14億元,同比增長546.95%。
“成本的持續下行疊加電力交易收益的提高,有望推動工商業側儲能需求釋放。政策支持下國內峰谷電價差拉大,工商業側儲能需求將迅速增長,未來工商業側儲能有望在更多地區推廣。”華西證券預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