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4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一季度金融運行和外匯收支情況。整體來看,一季度,金融總量穩定增長、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信貸節奏平穩、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
回顧今年一季度金融運行情況,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朱鶴新表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綜合運用多種政策工具,有力支持經濟回升向好。截至目前,政策實施已取得較好成效。主要體現在金融總量穩定增長、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信貸結構持續優化、信貸節奏平穩、外匯市場展現出較強韌性。
朱鶴新指出,去年下半年以來,人民銀行加強引導信貸均衡投放,緩解金融機構“沖時點”現象。今年一季度貸款投放比例向歷史平均水平回歸,為未來三個季度的信貸增長留足空間。
“未來貨幣政策還有空間,我們將密切觀察政策效果及經濟恢復、目標實現情況,擇機用好儲備工具。”朱鶴新表示。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今年以來,外匯市場運行展現出較強韌性,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市場預期和交易保持理性有序。一季度,衡量結匯意愿的外匯收入結匯率為62.2%,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個百分點,結匯需求略有減弱。
衡量購匯意愿的外匯支出售匯率為66.5%,下降1.8個百分點,購匯意愿并未持續上升。王春英解釋稱,近年來,境內主體匯率預期更加平穩,主要根據實際需求開展結售匯,外匯交易的理性程度明顯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雖出現波動,但對一籃子貨幣匯率在穩定基礎上還有所升值。3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較上年末上漲超過2%。
“人民銀行、外匯局對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目標和決心不會變。”朱鶴新表示,短期看,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在宏觀和微觀上都有基礎。中長期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外匯市場深度和廣度將進一步拓展,市場主體的風險中性意識也將顯著增強。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司司長鄒瀾鄒瀾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信貸需求較前些年有所轉弱,信貸結構也在優化升級。但各方面對此變化還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一些銀行在經營模式和內部考核上,仍然還有規模情節,超過了實體經濟的有效融資需求。部分企業借助自身優勢地位,用低成本貸款融到的錢買理財產品、存定期或轉貸給其他企業。
“主業不賺錢,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來源,這就容易形成資金沉淀空轉,降低了資金使用效率。”鄒瀾表示,相關部門將加強對資金空轉監測,完善管理考核機制。未來隨著經濟轉型升級,有效需求恢復,社會預期改善,資金沉淀空轉現象也會緩解。
鄒瀾強調,貨幣總量增長可能放緩,數據上會有擾動,不宜簡單做同期比較,但這并不意味著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減少。
“真正需要資金的高效企業,反而會獲得更多融資,是金融支持質效提升的體現。”鄒瀾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