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招股書披露伊始,小方制藥就因巨量的分紅金額、極高的分紅比例及巨額融資需求引起輿論廣泛關注。明明“腰纏萬貫”,公司將報告期內盈利的多數現金分紅給實控人家族后,卻反向A股市場“哭窮”,諸如此類的質疑聲不絕于耳。
但在彼時的規則下,大額分紅并非監管的審核重點,質疑聲聲也未能攔阻小方制藥IPO的腳步。2023年12月14日,證監會發布注冊結果公示,表示同意公司IPO注冊申請,批文落款為當年9月13日,有效期為12個月。
如今風云驟變,新“國九條”出臺,IPO審核全鏈條收緊,“清倉式”分紅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規則未修改完善前“僥幸”拿到注冊批文的小方制藥,是否應該重新被審視,這家公司還夠資格IPO嗎?
四年分紅5.6億 IPO擬融資8.32億
近日,上交所有關負責人就加強IPO企業分紅監管有關考慮答記者問時表示,上交所正在按照有關意見精神,進一步研究加強對擬上市企業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行為的監管,引導擬上市企業承諾申報后的在審期間不進行現金分紅,鼓勵企業更多將累積利潤留存用于企業發展或上市后與新股東共享。
其中,在指標方面的初步考慮是,對于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占同期凈利潤比例超過80%的;或者報告期三年累計分紅金額占同期凈利潤比例超過50%且累計分紅金額超過3億元,同時募集資金中補流和還貸合計比例高于20%的,將不允許其發行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小方制藥于2022年7月1日首次披露招股書擬沖擊滬市主板IPO。2019年至2022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約為1.42億元、1.60億元、1.26億元、1.75億元,四年累計約6.03億元;現金分紅約為2.26億元、1.38億元、0.85億元、1.11億元,四年累計約5.60億元,占同期累計凈利潤比例約為92.80%。
值得注意的是,小方制藥在巨量現金分紅后,反手向資本市場提出巨額融資需求。招股書注冊稿顯示,公司擬募資約8.32億元,2019年至2022年累計分紅金額約為該融資額的67.28%。
小方制藥在招股書注冊稿中表示,約8.32億元的擬募集資金將分別投向外用藥生產基地新建項目、新產品開發項目、營銷體系建設及品牌推廣項目,前述項目分別擬耗資約6.60億元、0.59億元、1.14億元。
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小方制藥擬耗資金額最大的外用藥生產基地新建項目中,設備投資擬耗資約2.79億元,占該項目投資總額比例約42.37%。其中,公司擬購買生產設備-開塞露自動裝盒機5臺,平均單價150萬元,設備總價750萬元。
但小方制藥現有“裝盒機”類機器設備固定資產中,包括一臺“自動裝盒機及聯線”、一臺“開塞露HCZ-160型多功能裝盒機”、一臺“多功能自動裝盒機”、一臺“自動裝盒機”,原值分別為46.11萬元、39.82萬元、13.42萬元、14.36萬元,四臺設備原值總額少于公司擬購買上述設備單價。
對此,中國網財經記者曾向小方制藥發出采訪函,就公司是否虛估募投項目擬使用募資金額、為何不在報告期內使用分紅資金購買上述高價值設備等提問。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公司回復。
核心產品市場占有率下降
不僅近年盈利大部分被分紅,小方制藥未來的創收能力或亦面臨風險。
招股書顯示,小方制藥于2019年至2022年消化類藥品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始終在50%以上,開塞露單類藥品占消化類藥品收入比例始終在90%以上。開塞露藥品毋庸置疑為公司核心產品。
然而,中國網財經記者注意到,小方制藥核心產品開塞露近年來市場占有率或大幅下滑,開塞露藥品市場競爭格局亦發生較大變化。2018年6月,港股上市公司遠大醫藥發布公告表示,擬以15.5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上海運佳黃浦制藥有限公司100%股權。
遠大醫藥稱,目標公司是一個知名非處方藥品牌,明星產品“信龍”牌開塞露于2017年占據中國市場的市場份額約48%。而“信龍”品牌恰好由小方制藥于2002年創設并持續使用。
一家品牌獨攬近半國內市場份額,小方制藥的開塞露自然是行業內當之無愧的龍頭。但招股書援引米內網數據稱,2019年至2022年,公司該類藥品國內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9.93%、17.57%、16.06%、16.42%,在短短幾年的時間內已快速下滑,市場地位不復以往。
在市場份額方面,緊跟在小方制藥之后的為福元醫藥,同期該公司開塞露國內市場份額市場占有率分別為7.40%、7.88%、7.68%、9.58%。據福元醫藥2022年年度報告披露,其當年度開塞露出廠銷售數量為5.41億支,已超過小方制藥開塞露出廠銷售數量3.04億支。
或是基于上述核心產品市場占有率波動的事實,小方制藥在招股書重大事項提示部分,首個提示的風險即為市場競爭風險,并表示如果競爭對手未來推出更具療效優勢或性價比優勢的產品,而公司不能在產品、質量、技術、品牌、管理、市場等方面保持競爭優勢,將會對公司市場份額、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產生不利影響。
涉嫌“清倉式分紅”,注冊批文有效期僅余五個月仍未發行,小方制藥最終是否能夠上市?公司核心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會否持續下滑?中國網財經記者將持續關注。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