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圖片數據來源/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制表/王舒嫄制圖/王力
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縱貫我國西部的國際物流大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在支撐引領區域協調發展,深化中外經貿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彰顯。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近日發布數據顯示,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運輸集裝箱貨物達到20.52萬標箱,同比增長7.4%。
業內人士表示,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運營數據表現出色,東中西三條通路持續強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樞紐運營更加高效,對沿線經濟和產業發展帶動作用更趨明顯。
“借道”出海
4月19日,首趟“宜昌-懷化-欽州港”鐵鐵海聯運班列從懷化國際陸港鳴笛發運,由宜昌組織的46標箱、價值1600萬元的化工產品專列,駛向南邊欽州港,再通過海運駛往終點南美洲巴西圣保羅港。
南寧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市經廣西口岸共進出口1510.8億元,同比增長11.6%。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鋰離子蓄電池、汽車零配件、汽車分別出口42.6億元、10.9億元、8.7億元、8.1億元,分別增長116.5%、269.7%、27.0%、177.7%。
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開樂介紹,今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在運輸智能終端等產品方面“上量”明顯。比如,惠普運往泰國的相關貨物,就有111個標箱。
除了“中國智造”,寧夏枸杞原漿、重慶血橙、貴州茶葉……不少特色農產品也由西部陸海新通道走出國門。4月18日上午,由重慶忠縣柑橘出口基地加工的近150噸“忠橙”,在忠縣裝上跨境公路班車,啟程沿西部陸海新通道,最終運抵越南,全程約1600千米,用時約3天。
有“出”有“進”
南寧海關數據顯示,一季度,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省區市經廣西口岸分別進口能源產品、糧食520.1萬噸、144.5萬噸,同比分別增加0.8%、14%;金屬礦砂237.7億元,增長0.7%。
在把中國商品送往全球的同時,老撾啤酒、越南巴沙魚、泰國榴蓮等也搭乘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順風車”快速進入中國市場。
4月21日,一批泰國榴蓮經云南昆明海關所屬勐臘海關關員監管驗放后,搭乘中老鐵路“瀾湄快線”國際貨物列車,運往國內市場,這是今年以來經中老鐵路進境的第125批榴蓮,進口量較去年同期增長超7倍。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機遇,推動越來越多的東盟水果出口至中國。據欽州港海關統計,2024年1至2月,欽州港口岸進口水果超過3300噸、貨值2543.2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78.4%、292.5%,主要進口種類有龍眼、椰子、芒果、山竹等。
越織越密
“進出兩旺”的背后是線路和開行數量的持續增多。
今年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實施的第5年。西部陸海新通道逐步實現了從“一條線”到“一張網”的轉變,從最初的1條發展到如今圖定線路17條,并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覆蓋國內18個省區市的151個站點,通達121個國家和地區的503個港口,運輸集裝箱貨物從2017年的3382標箱增加到2023年的86.1萬標箱,增長近254倍,運送的貨物從不足50種增加到1100余種。
2024年以來,西部陸海新通道又跑出了“加速度”。2月29日,重慶黔江首次開行了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渝東南地區的大宗商品出口東南亞等地區有了更優的物流選擇。3月30日,重慶涪陵首次在龍頭港開行了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將汽車零配件、化工產品等貨物出口至印度、越南、秘魯等國家。
目前,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陸運河正在加速建設中。平陸運河建成通航后,將直接開辟廣西及西南地區通往東盟地區運距最短、最經濟、最便捷的國際水運大通道。
“對外有效銜接‘一帶一路’,對內促進西部地區擴大開放,西部陸海新通道將進一步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劉泉說。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