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連云港被列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40周年,從傳統農業城市到臨港工業城市,40年來,連云港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以臨港工業之“進”、港城制造之“新”、創新發展之“變”發力新型工業化,全市工業總產值由1984年的18.52億元增至2023年的5169.1億元,工業增加值由5.58億元增至1538.9億元,為高質量發展“后發先至”夯實了產業基礎。
“連云港是一座特色鮮明的港口工業城市,四十年來,最令人振奮的進步,就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健全,以石化、‘三新一高’為代表的主導產業蓬勃發展。”連云港市委書記馬士光在26日召開的媒體見面會致辭中表示。
臨港工業之“進”
2009年這里還是一片鹽堿灘涂,如今,徐圩新區已全面形成以盛虹石化、衛星化學、中化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龍頭的三大石化產業集群。白手起家,連云港在一片茫茫鹽灘“從無到有”建起了一座世界一流水平的石化產業基地,去年全市石化產業產值達2054億,預計到“十四五”末,徐圩新區工業總產值將超3000億元。
隨著盛虹煉化一體化等項目逐步建成投產,徐圩新區石化產業鏈關聯度超80%,化工原料就地消化率達70%。石化產業也成為連云港發展最迅猛、成長最迅速的地標產業。
截至目前,連云港已重點培育形成石化、冶金、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六大主導產業和高性能纖維、綠色食品等10條重點產業鏈,構建起以臨港產業為主導、新興產業為引領、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從原來的“一橫一縱”“T”型產業布局,到近年來逐步構建起以市開發區、徐圩新區、南翼兩灌、北翼贛榆、東隴海線為主的五大產業片區,連云港大力實施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三大工程,產業布局日趨完善,建成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5個、各級特色產業園區27個,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快速崛起、“中華藥港”世界聞名。
“從1984年到2023年,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呈直線上升態勢,工業占比從29.7%發展到46.1%,將近半壁江山,2023年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48位。”連云港市工信局副局長潘婷婷介紹。
港城制造之“新”
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發展如火如荼之際,連云港“中華藥港”建設也初具規模,核心區一期、二期建成投用,恒瑞醫藥、正大天晴、豪森藥業、康緣藥業連續多年入圍全國醫藥工業百強,生物醫藥產業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023年醫藥制造業產值突破600億元。新材料產業加快壯大,以高性能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硅材料、化工新材料為代表,2023年新材料產業產值突破800億元。連云港還建有總裝機容量達914萬千瓦的世界最大核電站,徐圩核能供熱、抽水蓄能電站、海上光伏、海上風電等項目加快推進,打造品種最全的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
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而創新離不開企業這個關鍵主體。在連云港,由上市企業引領、重點企業支撐、中小企業躍進的梯次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其中,上市企業優勢明顯,恒瑞醫藥成為醫藥行業領軍企業,全市上市企業達13家。重點企業支撐有力,全市規上工業企業1476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11家。特色企業競相發展,引導專精特新企業深耕專業領域,誕生了蘇北第一家科創板企業聯瑞新材料,培育了中復神鷹、奧神新材等一批細分市場的“隱形冠軍”。
創新發展之“變”
“全區Ⅰ類新藥獲批數分別占全國的18%、全省的66%,‘中國醫藥創新看江蘇,江蘇醫藥創新看連云港’成為業界共識。高效低碳燃氣輪機試驗裝置滿負荷運轉,自主培育院士、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實現‘零’的突破。”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玉祥介紹。
這一系列成果的背后,是創新實力的強勁支撐。在醫藥領域,連云港已建成全國最大的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和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基地,實現了從仿制向原創、從領跑全國到參與全球競爭的飛躍式發展。截至2023年底,連云港累計承擔“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150多項,位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為夯實創新基礎,連云港積極打造區域創新資源集聚區,建設花果山大道科創走廊、市域科研飛地,累計建設149家省級以上研發平臺、6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7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同時,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已與超過30個國家建立合作渠道,構建國際技術轉移服務鏈。
“40年來,連云港始終將創新驅動作為實現‘后發先至’的鮮明標識、強大動力。”連云港市科技局局長許東方說,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由137億元增至180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由10.5億元增至104.2億元,占GDP比重由1.12%上升至2.6%,超過全國平均;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強度江蘇第1。
科技創新加持下,連云港產業發展生機活力不斷迸發。瞄準深遠海開發前沿,太湖實驗室連云港中心2023年掛牌運行,實現當年揭牌、當年實體運行、當年2家企業落地、當年成果產出超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從“中國新”邁向“全球新”。新材料“黑白金”三色高性能纖維產業創新力全國領先,全國最大的高性能碳纖維基地開工建設;太平洋石英高純石英砂技術國際領先。新能源產業成為重要增長極,中復連眾全球最大旋筒風帆順利起航,國能聯合動力全球葉輪掃風面積最大陸上風電機組成功下線;日出東方建成亞洲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太陽能供暖系統;田灣核電站建設全球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裝備制造產業向高端攀升,紡織成套裝備、流體裝卸裝置、大型礦機等產品填補國內空白,培育一批全國單打冠軍企業。石化產業加速創新落子,斯爾邦石化EVA替代進口,全球首套化工廢氣近零排放裝置成功研制……目前,連云港代表先進方向的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40%以上。(吳瓊余偉婷毛莎莎)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