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余娜
智慧電廠作為人工智能(AI)賦能傳統發電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展現形式,對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保障能源供給安全,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4月25日舉辦的“2024年智慧電廠論壇”上,《2023智慧電廠產業洞察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白皮書顯示,在智慧電廠創新技術上,2023年我國發電領域在清潔低碳氨煤混燃技術、G50重型燃機、CCUS技術、特大型水電機組智能運維關鍵技術、水泵水輪機關鍵技術、核電設備國產化、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技術、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海上風機高端裝備制造技術等方面實現了創新和突破。我國智慧電廠的發展已從初期邁向了創新技術快速迭代期。
中國工業報記者梳理發現,白皮書系統闡述了發電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新科技企業等不同視角對智慧電廠發展路徑的思考與實踐,從智慧電廠基礎設施、智能發電、智能設備、智能管理、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等角度,收錄整理了100余例發電智慧化項目。
智慧電廠基礎設施領域,白皮書從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平臺、新一代5G技術三大角度入手,盤點了代表型項目。
由天融信科技集團打造的太行云,是唯一入選的云計算平臺項目案例。當前,不少傳統電廠向智慧電廠的轉型建設,但電廠通常采用傳統x86服務器作為業務系統主力服務器,面臨著極大的停機風險。天融信超融合技術可將x86服務器上的cpu、內存、硬盤、網絡進行抽象、池化,對外提供自動化的部署、服務等,通過全虛擬化的方式構建IT架構資源池。充分發揮超融合架構這一最大特點,太行云可實現在同一設備中合理分配計算、存儲和網絡等虛擬化資源,最大程度提高服務器設備的利用率。
由國能廣投北海發電有限公司、廣東粵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國能大渡河大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內蒙古京隆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大唐南京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大唐烏沙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的大數據平臺悉數入選。其中,北海電廠大力推進一體化數據支撐平臺的建設,實現了廠內各業務系統數據的互聯互通,將現有系統的模型數據按照標準化定義進行融合,并提供了統一的標準化服務,徹底解決數據孤島問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廣東粵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基于云+中臺的新能源數字化全鏈條解決方案,重點解決了在新能源大發展中,集團新能源場站建設運行中,管理模式不統一、信息系統重復建設、基建項目安全風險高、數據匯聚程度低且基礎薄弱等主要問題。
5G夯實海上風電安全生產通訊基礎。為充分利用光電復合海纜傳輸通道的優勢,江蘇海上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與移動公司深入合作,提出“通道+基站”的互補模式,開展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幅降低了5G基站的建設成本。
智慧電廠智能發電領域,主要涉及智能安全、智慧燃料、智能巡點檢、智慧作業、智能監盤運行、智慧運維六大板塊。
由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發的基于無源鎖技術的智能兩票管理系統,可實現圖像化智能開票,全程實現鎖具權限動態控制管理、無感操作,實現了制度創新和業務創新。
由河南京能滑州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開發的燃料智能采制樣系統,全過程實現無人為干預,以制樣機器人為核心,集成了空間六軸機器人、專用手爪與機器人控制系統。流程清晰,可根據需求靈活更改制樣流程。每年可節省人工成本20萬元。
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設管理分公司東部建設管理部基于無人機自動巡檢成像技術打造的光伏場區智慧系統,通過無人機自動巡檢成像,可高效掌握光伏區運行狀態,有效減輕了人工巡檢任務,降低了巡檢落水、觸電隱患。
江蘇金思維軟件有限公司基于工業互聯網研發的智慧倉儲管理系統,將電商智能倉儲管理技術應用到發電企業倉儲管理中,大大改善了發電企業的倉儲作業模式,降低了倉儲成本,提高了倉庫管理的質量和效率。
燃機電站自啟停技術的數字化實踐,在大唐南京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了落地。白皮書顯示,該項目優化了APS控制系統斷點配置,進行了面向全場景優化的APS全程自動控制技術優化,實現了全程全場景無人干預的協調自動投入。
政策助推下,新能源快速發展。合肥中科類腦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積極在廣西龍源探索建設“無人值守、無人值班”的新能源智慧電站,項目獲得了國家能源集團專家組驗收評定,并獲評“四星級”高級智慧電站。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