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記者 張永杰
在輪轂電機尚未實現產業化、且不止何時才能真正實現產業化的當下,有一家企業堅信:作為新能源汽車未來產品更新換代和推動產業發展的前沿技術,輪轂電機必將以“最具操控性、最高效、最適合自動駕駛”這三大優勢,成為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動力的終極解決方案,并在商業車領域率先實現產業化,繼而形成極為廣闊而巨大的應用市場。
天海輪轂電機
因為堅信,所以深耕不輟、鍥而不舍。成立于2021年的天津天海輪轂電機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一家致力于輪轂電機產品及相關底盤、懸架、制動、分布式驅動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過去的三年多時間,以輪轂電機技術產業化應用為導向,集合來自國內的高端專業人才,不斷加大財力物力投入,在與相關院所,特別是整車廠家合作中,破解輪轂電機應用上的瓶頸并使之臻于完美。
首攻包括分布式控制模塊PCM、動力變速箱控制模塊TCU、整車集成模塊VCU的動力控制模塊。以其三年的專攻強攻,他們研制成功的智能線控系統,可以通過CAN線直接控制每一個車輪的運動;他們攻克的混合電制動模塊,借助近500KW的饋電功率,可以完成即時電制動;他們通過電子差速替代傳統的差速器等機械結構,研制成功的輪間、軸間差速控制模塊、差速轉向模塊,可以有效控制轉向時內外車輪之間的扭矩差、滑移率,從根本上破解了轉向磨損難題;集成混合電制動模塊、差速轉向模塊、整車控制模塊,他們推出的動力域中央控制器PCM,最多可以實現8個車輪的分布式控制,并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輪轂或輪邊電機的優勢。
因其全面掌控并擁有了整車集成及動力變速箱控制上的領先技術,他們研制的分布式驅動及變速箱控制系統已在6000臺車輛上成功應用。
裝配天海輪轂電機的公交車通過路試
用檢測驗證成功,嚴苛是他們的不二選擇。三年間,他們按照中國及歐洲的檢測和認證標準,對采用天海輪轂電機技術的200多輛路試及運營的商用車,進行了40余項系統、全面的測試驗證。僅是可靠性驗證,他們就做了九項:主要的密封件泥水試驗超過1376小時(800小時是行業的標準);防護等級IP67測試,在電機旋轉條件下連續進行2小時;輪轂電機連續低溫啟動及運行試驗全部達標;最大軸載荷下電機結構,經最惡劣工況條件下連續強度試驗,在任何負載情況下測量,沒有永久性位移;測量等效100萬公里行駛里程的彎矩負荷和周期數,結構剛度沒有變化,電機彎曲疲勞試驗的結果喜人;車橋結構強度通過3倍最大軸載13000kg試驗,沒有發生破壞,永久變形非常有限;驅動橋在滾動道路試驗臺上進行百萬公里全工況測試,電機正常;模擬逆變器在高溫下運行超過5萬小時,逆變器加速壽命通過測試;按歐標R13進行制動試驗,制動器散熱沒有任何退磁風險。
至此,他們已構建起涵蓋電機、電機控制器、分布式驅動控制方法、制動、電橋的完整知識產權壁壘。
在此基礎上,他們成功研制出主要應用于客車、輕型卡車等領域的T100系列高密度輪轂電機產品。該產品通過創新性設計、技術優化及提升,完美的詮釋了輪轂電機最具操控性、最高效、最適合自動駕駛的三大優勢。
在上月舉辦的“APS2024第十二屆新能源汽車電驅動創新技術發展大會”上,天海輪轂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徐雅柱,受邀以《數字化高效智能輪轂電機驅動平臺技術》為題進行演講。他在演講時透露,天海自主研制的T100輪轂電機現已成功應用于國內商用車領軍企業的滑板底盤項目,新車即將發布;一款分布式驅動控制系統,已在中電某研究所8*8特種車輛上得到應用;應用于動力變速箱控制的TCU,在礦卡、無人駕駛車輛上也成功實現了大批量銷售;變速箱控制器已批量應用于國內主機廠;一款代表了國內領先水平、應用于無人車輛項目的分布式控制、混合制動、全輪差速轉向的PCM,更是受到多家整車企業的青睞。
徐雅柱在APS2024第十二屆新能源汽車電驅動創新技術發展大會做主題演講
為迎接輪轂電機的春天,他們還著手研發主要應用于軍工、微型公交車、城市物流車等領域的T24輪轂電機系列產品,且很快就能面市;為某乘用車車企研制的輪轂電機產品也已成功在望。
徐雅柱堅信,輪轂電機春天必將到來且為期不遠。去年,天海輪轂電機科技有限公司獲得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天海參與由浙江大學牽頭制定的《電動汽車分布式驅動控制通用技術規范》,作為團體標準已由浙江省汽車工程學會發布實施。這些報春的訊息,更讓徐雅柱和天海輪轂電機研創團隊充滿信心。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