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情況如何?”2024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2024CACE)閉幕式剛結束,一直牽掛展會情況的中國工藝美術協(xié)會副會長、西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協(xié)會會長尼瑪次仁就迫不及待地向助手詢問。此刻他人在遠方,原本是要親自帶隊來福州的,因為有別的緊要事無法蒞會,委托助手達娃曲珍全程帶團。
“一金,米瑪次仁;一銀,邊巴次仁;三銅,羅布玉加、布擁尼瑪、阿旺扎西。”達娃曲珍微信告知。面對異常激烈的競爭,西藏區(qū)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令人擊掌稱贊。尼瑪次仁心頭懸著的石頭終于放下了。
千里奔赴只為一腔熱愛
“我看見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連。”地球之巍峨崇山在青藏高原。作為中華民族源頭地之一和中華文明發(fā)祥地之一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極、世界屋脊、離天最近的地方。自高原古羌人始,一代又一代的藏族居民發(fā)揚光大,形成了延宕至今的以藏族文化為主的高原文化體系,創(chuàng)造出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不斷追求,不斷創(chuàng)新,呵護西藏工藝美術事業(yè)開出了一朵朵絢爛的“雪域之花”。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工藝美術事業(yè)迎來前所未有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目前,自治區(qū)全行業(yè)各類市場主體達到2600多家,從業(yè)人員有3.6萬余人、約占全區(qū)總人口的1%,年產(chǎn)值突破3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增速高于全區(qū)GDP的2個百分點。
2024年5月9日-12日,由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主辦,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福建省工業(yè)和信息化廳、福州市人民政府支持的2024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辦,吸引了來自全國30余個省市50多個特色展團2000多家全國展商,展示作品涵蓋11個大類上千個小類,展品總數(shù)超過12萬件,其中大師工匠精品超過兩萬五千件。
在這個集中展現(xiàn)新時代中國工藝美術豐碩成果的綜合性展會上,來自西藏區(qū)工美展團的“雪域之花”和來自全國各地藝術家的精品力作一起,同臺競藝,一展芳華,以其濃艷、亮麗和莊嚴,受到了廣大工藝美術行業(yè)內外人士的盛贊。
可是,誰能想到西藏工美展團前往福州參展參賽的集結之路是那么地艱辛呀。
西藏地區(qū)很多參展大師居住在高原上的鄉(xiāng)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盡管時已5月,全國各地都陸續(xù)入夏,但是,這時節(jié)的藏區(qū)高原卻還在下著大雪。高原氣候惡劣,天氣變幻無常,雨雪交加與烈日風沙總是交替進行;往往出門時晴空萬里,抬頭一片云彩,轉眼就是一場滂沱大雨。惡劣的天氣狀況為參展大師的集結憑添了許多困難,但是,參展大師們?yōu)榱诵闹心欠輴郏瑸榱藗鞑?yōu)秀文化,讓“雪域之花”盛開,無懼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硬是承受了惡劣環(huán)境所帶來的安全風險。
昌都市丁青縣距離拉薩市近千公里,路況不太好。羅布玉加大師抬頭看了看天,心里犯了愁,如果天氣不好影響抵達拉薩集合的時間怎么辦?為了前往福州參展,已準備幾年時間了,這次他要選送自己最得意的唐卡。他教了四百多位徒弟,其中有六個徒弟一同去福州參展,得作出表率。思來想去,他覺得騎馬“抄近路”最保險,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惡劣天氣對行程的影響。于是,他和四個徒弟提前從自家出發(fā),背著自己的作品騎馬走了兩天兩夜趕到縣城,然后換乘汽車又走了兩天,一路上過雪山、行“72道拐”,戰(zhàn)勝了高海拔地區(qū)“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變天氣,跋山涉水克服了重重艱難險阻,終于在規(guī)定時間平安抵達圣城拉薩的集合點。
千里奔赴只為一腔熱愛,萬水千山難擋赤誠之心。“這一路走來,內心充滿了緊張,但是再大的艱難險阻也不能阻擋我們集結的腳步,再大的風霜雨雪也不能熄滅我們參展的熱情。”大師們發(fā)自內心地說。
大師們從各自地方來到拉薩后,第一時間趕到西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協(xié)會登記報到。帶著一路奔波的疲憊,他們用黝黑的雙手從懷里,拿出用棉布包了又包的身份證登記機票。
“是誰帶來遠古的呼喚,是誰留下千年的祈盼,難道說還有無言的歌,還是那久久不能忘懷的眷戀?”每當韓紅的《青藏高原》在耳邊一遍遍響起,總能滌蕩人的內心。達娃曲珍看到大師們那一雙雙渴望熱切的眼睛,內心充滿了感動與敬仰。她熱情幫助大家安頓好住宿、預定機票,為每一個大師設置好手機移動網(wǎng)絡,指導使用藏漢雙語在線互譯軟件,打消了他們前往福州的緊張和擔憂。
“我們有信心在展會現(xiàn)場拿出最好的狀態(tài),向更多的朋友展示西藏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文化魅力。”就要飛往福州了,參展大師在拉薩機場前照了張“全家福”。紛紛表示,此行最大的愿望是在博覽會舉辦的全國大賽中取得好成績,以優(yōu)秀的作品為展會添彩,為西藏區(qū)工藝美術行業(yè)爭光。
將西藏唐卡帶到有福之州
要將西藏唐卡帶到有福之州讓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人鑒賞,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路途遙遠、長途跋涉的辛苦,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
最頭疼的是語言不通。西藏地區(qū)80%的人喜歡說藏語,普通話說得不流利。達娃曲珍的母語是藏語,但是初中、高中、大學都是在內地讀的。讀完大連民族大學后,回到了西藏工作。她自覺充當起了這些大師的翻譯。
還有十分重要的一點,參展的唐卡都特別名貴,他們不放心也沒法交付物流,都是自己隨身攜帶。
他們從高原拉薩來到低海拔的福州后,睡眠可充足了,氧氣足夠,一時半會適應不過來,很多人醉氧了,坐在椅子上10多分鐘后就有困意襲來。
跟西藏截然不同的飲食也困擾著他們。福州人口味偏甜。頓頓吃甜,害得他們很不習慣。
他們基本上是第一次來福州,有幾個人還是第一次到內地,坐飛機都是第一次。對于參展倒是不陌生,因為在西藏參加過一些展覽了,但是,參加全國展是第一次。他們中有的畫師是市級大師,有些是區(qū)級(自治區(qū))工藝美術大師。
制作唐卡是大師們心中的神圣事業(yè),唐卡是這次參展的主要展品。參展的大師們一抵達福州,不顧舟車勞頓和身體不適,隨即投入了展覽的準備工作,尤其是唐卡的裝裱。由于裝裱店生意好,有些畫來不及裱,有些畫則裱壞了。旦巴尼瑪有幅唐卡就損壞了。
西藏展團的20個展位在6號館偏中間,分列K通道兩邊。跟其它展位相比,相對簡陋。羅布玉加大師的6K19展位在通道端頭,他徒弟們的展位有的在中間,有的和他一樣在端頭。
西藏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旦巴尼瑪,是昌都丁青縣人,師從羅布玉加,出類拔萃,在2013年的第三屆西藏唐卡藝術節(jié)上獲得“三級唐卡畫師”榮譽稱號,如今在拉薩開設了旦巴尼瑪唐卡藝術工作室。他的展位在端頭6K10。“福州在海邊,環(huán)境真好。”他第一次到福州就喜歡上這座魅力城市了。
6K06展位的旦增平措非常年輕,早在10多歲的時候就在羅布玉加的主導下學習藏族傳統(tǒng)繪畫及象雄董朵派畫法,他一直為學習和發(fā)揚象雄董朵畫派而努力,到各派寺廟、鄉(xiāng)村畫各種風格的壁畫、染色。2019參加第九屆西藏唐卡藝術博覽會西藏等級唐卡技術大賽獲得了優(yōu)秀證書。作品《本尊吉崩怒佐秋》入選2022年全球數(shù)字經(jīng)濟大會拉薩峰會數(shù)字文旅分會場線下精品唐卡展和其它各種大展。
山南市工藝美術大師布桑的展位,在旦巴尼瑪對面的 6K09。布桑是個靦腆的小伙子,2011年至今拜西藏當代藝術家強桑老師為師,曾獲得“優(yōu)秀唐卡畫師”、唐卡“金牌傳承人“等榮譽稱號。
他們仨都帶來了自己的唐卡力作,沖刺2024“百鶴杯”工藝美術設計創(chuàng)新大賽。
5月11日上午,剛開館不久,布桑跑來跟旦巴尼瑪聊天,不一會隔壁展位的旦增平措也來到了6K10展位。三位小伙子坐在一起,切磋技藝,朝氣蓬勃,笑容滿面。
“有信心拿到獎嗎?”展團負責人問。
“有。”他們異口同聲。
▲布桑(左)、旦巴尼瑪(中)、旦增平措(右)三位年輕的大師一起合影。
為了充分展示西藏工藝美術行業(yè)發(fā)展成果,西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協(xié)會響應中國輕工業(yè)聯(lián)合會號召,連續(xù)四屆組團參加博覽會。
“去年第三屆博覽會時,只有8家展商,今年來了20家展商,大家的積極性空前提高,這得益于去年取得了兩金一銀兩銅的優(yōu)秀成績。”達娃曲珍表示,在第三屆博覽會榮獲一批獎項后,西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行業(yè)備受鼓舞,大師們參展參賽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今年博覽會的參展單位及個人數(shù)量歷史性突破了20家,來自拉薩、日喀則、昌都、山南等西藏傳統(tǒng)工藝美術重點流傳地區(qū)。參展藝術門類涉及唐卡、雕塑、織毯等傳統(tǒng)工藝和文創(chuàng)產(chǎn)品,全部作品都是首次面向觀眾展出。其中,唐卡涵蓋勉唐、勉薩、嘎瑪噶赤、安多強巴寫實等多個畫派,雕塑工藝涵蓋玉石雕刻、牦牛骨雕刻和傳統(tǒng)藏式木雕,織毯工藝包括著名的江孜卡墊等。
“我去年3月份才到協(xié)會工作,跟大師們都是第一次見面,之前只是線上聯(lián)系、溝通,互不認識。從報名開始,他們每一個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上傳的,包括注冊、公司簡介、作品攝影。風塵仆仆從各地趕來,在拉薩一起集合出發(fā),他們真不容易。一路下來,感受到的都是他們的真誠與熱愛,我真希望大師能夠獲得獎項,有所收獲。”達娃曲珍深情地敘述著。
“20家展商,20個展位。每個展位可以報2兩件作品參評,我們有40件作品參評。今年競爭激烈,估計有點難。在專家評委里,只有1位青海籍的唐卡國大師,其他大師都不太熟悉唐卡藝術。”據(jù)達娃曲珍所述,參展大師最大的需求就是希望多出來學習,得到關注、獲得證書(評職稱用)。比如青海唐卡,其畫風、流派跟西藏的就有所區(qū)別,只有出來學習了才會取人所長、補己所短,不斷取得進步。
“如果今年的獎項沒有與去年的成績持平,也沒關系的,越挫越勇嘛。”一幅唐卡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制作完成,西藏有很多優(yōu)秀的畫師希望通過此次盛會來證明展現(xiàn)自己。如果這次參展參賽沒有獲獎,他們會再接再厲,以更加飽滿的姿態(tài)準備明年的博覽會。
“不光要將西藏的唐卡發(fā)揚光大,也要學習其他工藝,跳出固有思維,發(fā)現(xiàn)更多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之路。有位米瑪次仁大師的作品在藏區(qū)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今年帶來了黑金唐卡參展參賽。因為家里有事提前回去了。”達娃曲珍說。
堅守如初的羅布玉加獲獎了
敦厚的羅布玉加獲獎了,當他確認自己獲獎的消息后,笑得特別好看。
年逾50多歲的羅布玉加,是昌都市丁青縣茶龍村人,從小跟著外公澤仁擁培(董朵家族第六代畫師)學習繪畫。他于2003年在丁青縣中學創(chuàng)辦職業(yè)教育,開設了藏醫(yī)班和繪畫班。他在家里兼農(nóng)兼牧,同時為寺院繪就壁畫和唐卡,但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傳業(yè)授徒上。自擔任丁青縣中學繪畫教師工作以來,堅守如初,至今擔當繪畫班的教學工作。早在2013年他就被聘任為中國唐卡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常務專家,2017年獲得西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大師稱號,2019年獲得西藏自治區(qū)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獎狀,2023年西藏自治區(qū)人社廳為他頒發(fā)“區(qū)級工藝美術師”證書。
到他家中拜師的弟子越來越多了,如今有許多的人在傳承和發(fā)揚董朵唐卡繪畫藝術,這讓羅布玉加非常高興。高興之余,他倍感責任重大。
“從村里來的時候騎馬,騎馬可以抄近路。來到福州后,福州天氣好,特別舒服。”騎著駿馬趕路集結參展參賽的羅布玉加對福州贊譽有加,充滿夢想的他說:“首先是希望把西藏的唐卡文化帶出來,讓人們對唐卡有所了解,有所關注。第二,我本身是區(qū)級大師,有很多徒弟,如果能獲獎,再評上國大師的話,那就太好了,不辜負自己付出的努力,也能給徒弟們作出表率。”
▲羅布玉加在展位上,身后是他的獲獎唐卡《皈依境》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后懸掛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已有1800多年歷史,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這是唐卡的主旨。傳統(tǒng)上都是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制的唐卡色澤鮮艷、璀璨奪目,雖經(jīng)幾百年歲月,仍是色澤艷麗明亮。唐卡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藏族的“百科全書”。
唐卡是藏民心中的傳承,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傳世唐卡大都是藏傳佛教和苯教作品。羅布玉加信仰苯教,他選送了兩幅有關苯教內容的唐卡參加2024“百鶴杯”工藝美術設計創(chuàng)新大賽(綜合組),畫風明顯跟別人不一樣。作品《皈依境》(作品編號6K19-1-001)色彩艷麗,構圖均衡、豐滿。畫上的人物是苯教供奉的(所有)神,總共有500尊。每一尊人物的相貌都不一樣,如果要品的話得細看。“這一幅唐卡要賣的話價值200多萬,這種唐卡一般是寺廟定制或者私人收藏。”
“唐卡需要度量,一定要用經(jīng)書的標準來畫。你看,我這幅唐卡,畫的是苯教創(chuàng)始人,也是唐卡創(chuàng)始人、西藏手工藝品創(chuàng)始人,這都是經(jīng)書里有記載的。”羅布玉加指著墻上的另一幅作品介紹。
傳統(tǒng)唐卡的繪制要求嚴苛、程序極為復雜,必須按照經(jīng)書中的儀軌及上師的要求進行,包括繪前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等一整套工藝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時較長,短則半年完成,長則需要十余年。從2006年起,唐卡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傳承民族文化精神,彰顯唐卡藝術魅力”。為了更好地傳承發(fā)揚唐卡藝術,羅布玉加于2014年成立了西藏丁青縣象雄唐卡文化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公司員工有36名,其中有建檔立卡戶、高校畢業(yè)生等。
羅布玉加除了熱愛唐卡外,還堅持公益事業(yè)。前幾年借錢創(chuàng)辦了一所學校。為了給學校籌措經(jīng)費,他帶了剛挖的蟲草、象牙玉等家鄉(xiāng)特產(chǎn)來銷售。“蟲草是剛挖的,這是大草,這是中草,這是小草,都是上等品,大草一根240元。”他向顧客一一介紹。“這是丁青縣獨有的象牙玉,是一種稀有的礦石,顏色雪白就跟象牙一樣,我們叫它象牙玉。這串1800元,這個1300元一串。”
2024年博覽會累計吸引5.5萬人次入館觀展,線上直播觀看人數(shù)超過360萬人次。專家評審組在4000多件參評作品中,共評選出“百鶴金鼎獎”(金獎)136個,“百鶴獎”(銀獎)213個,“百鶴新銳獎”(銅獎)307個。西藏工美展團成績斐然。有事提前回藏的米瑪次仁的《十八羅漢》獲得金獎,邊巴次仁的《十一世班禪》獲得銀獎,羅布玉加的《皈依境》和其他兩位大師的作品獲得銅獎。
5月12日,在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閉幕式上,組委會為在2024“百鶴杯”工藝美術設計創(chuàng)新大賽、第二屆百名大師進校園成果展、傳統(tǒng)工藝大國非遺工匠評選活動中涌現(xiàn)出的優(yōu)秀作品、大師工匠舉行了頒證儀式。
聞聽喜訊,羅布玉加開心地笑了。想起來時路,這份全國獎來得多不容易呀,不知不覺地,眼角溢出了喜悅的淚花。一起來參展參賽的徒弟們都圍攏過來,向羅布玉加道賀。丹巴尼瑪、旦增平措沒有獲獎,但是,他們?yōu)槔蠋煾吲d。
2024年博覽會為西藏自治區(qū)工藝美術行業(yè)搭建了面向全國乃至世界的展示平臺,促進了西藏工藝美術產(chǎn)業(yè)與全國同行業(yè)的深度交流合作,使觀眾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到來自雪域高原的匠心獨運和精湛技藝,領略到中華民族多元文化的獨特魅力。“雪域之花”越開越美。
“明年福州見。”
“扎西德勒!”羅布玉加雙手合十,恭敬地道別。
他們要回西藏了,一部分人先飛到成都,再從那回昌都;一部分人回拉薩,再經(jīng)拉薩回家。
福州,這座具有2200多年歷史的閩都古城,是西藏工美大師們人生中遇見的一處美好驛站。
尼瑪次仁透過媒體邀約:讓我們相聚明年福州盛會,共同見證西藏蘊含著深厚民族文化與匠人雙手溫度的作品。 (閔恭新)
請輸入驗證碼